
《先秦詩經學史》
作 者:黃震云 著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5月第1版
書 號:978-7-5402-2822-4
定 價:¥58.00 元
引言
《詩經》研究作為歷時不衰的顯學,根本在于《詩經》本身的厚重與張力以及歷代社會發展的豐富的需求使然。幾年前出于某些原因決定做一下關于《<詩經>的文學研究》,隨后得到了學校項目的支持。但是在操作過程中,難度范圍皆遠遠超過了預計,那也只好做下去,于是就有了現在的《先秦詩經學史》。
在《詩經》領域,算算已經花費了較長的時間。小時候家里就有四書五經,文化大革命中也曾翻過,但沒有留下什么印象。大學時代的先秦兩漢文學就屨請業于邱鳴皋和朱宏恢先生,傳授《詩經》的是朱老師。兩位老師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課也講得非常好,還額外增加了很多講授內容。當時的學習風氣是老師要求精讀的,學生都會背上,同時還會對照閱讀研究著作來加深理解,或者嘗試寫作學術論文,因此關于《詩經》的基本功應該說還是有一些。中國詩經學會成立時,承河北袁長江先生推薦,成為首批學會會員。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先生是我大學老師吳奔星先生的摯友,二人合作授徒,成為傳統。有時候遇到夏先生的學生,彼此還會以同門相況。夏老師的尊大君長期在徐州生活,至今仍長眠古城,而夏先生又在徐州長大,因此對于我這徐州走出來的學子特別的關照,耳提面命,從題目、寫作、修改到發表都是先生操辦。一直到前兩年先生還逐字逐句修改我的論文,既汗顏又感激,所以我也是盡可能地勤奮。承德避暑山莊國際詩經學學術會議,夏先生提議讓我做了常務理事。在《詩經》這個學會,常務理事很難做到,當時我還較為年輕,并無多少成果。第一篇關于孟姜女的論文在夏老師的指導下,圓滿完成,先發表在《詩經》學會的論文集,后來發表在《文藝研究》上。期間,夏老師回徐州省親、到我所在學校講學,還有頻繁的學術會議,自然得到了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感覺至今還在夏老師的培養當中?;貞浟曉姷臍v程,辛苦很多,收獲也不少,應該向夏老師表示特別的致謝。就像學習研究楚辭一直得到褚斌杰先生的誠摯厚愛一樣,順風順水,一路走來。
平時研究《詩經》是一個一個本子看,一條一條注釋地想,由于資料太多,所以常常想跑掉了,完全沒有結果。然后又從頭開始。常常是一個字,久參不透。1994年開始我招收研究生,后來列出先秦兩漢方向,始終《詩經》是我研究的重點,學生們的論文,也不少選擇《詩經》來做。每一篇文章都是長期辛苦努力的結果,都是反反復復,可以說還是很用功吧。因此20多年來發表的關于《詩經》的論文發表的就有那么幾十篇,也都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并多次獲得了中國詩經學會的獎勵。而寫作本書的原因,一是2008年夏老師要求我寫一本《詩經》的專著,表示會幫助出版,收入中國詩經學文庫;另外一個是學校的項目,一個不好不做,一個不得不做,所以,只好全面認真思考、構思、準備。
首先是大量的閱讀,金文、簡帛要看,大量的發表成果要看,《詩經》本身涉及到的名物、歷史、文化著作要看,還要揣摩。所以開始兩年主要是集中精力看書,做資料,然后匯編,最后整理修訂。前幾天朋友聚會,知道我《詩經》書稿已成,之間不泛調侃本書的容貌,其努力雖說不敢比于前賢,但本書確是盡量做到了問心無愧。
本書的一些內容出自學友之手,如《詩經》的文體正變、《魏風》的聲韻藝術、《古詩十九首》用詩考等為韓宏韜博士寫作,《郭店楚簡引詩考》為黃偉博士寫作,周公制禮作樂一節是孫娟博士寫作。因為結構的需要,也因為他們當年在做這些文章的時候我都有一些參與,而我現在如果單獨做,大概做不到這樣的水平,因此征得他們同意,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定的修改,也就進入了本書,感謝他們的勞動和創造。本書最后的動筆修改和校對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甘苦自知,亦承多方幫助。本書得到了夏傳才先生作序,勢如廟堂之美,學越百官之富,很是榮幸。徐儒宗先生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是我國著名的先秦文化學者,也是著名書法家,在浙江多年前書尺元萬,但欣然為本書題箋,令人感佩。既不能付之潤筆,又理不當受,惶恐惶恐。先表謝忱,容當致敬,本書隨之增光。王國維在《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中認為:“于詩亦十之一二”(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二,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75頁。)不能解。與王某雖相隔100多年,但似乎我不能解者遠過于他。本書必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得到廣泛的批評指正,以便以后修訂。在本書出版之際,對過去的老師、熟人、同事、校友、朋友和學校的幫助都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從心里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