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客
主客相對,外來之人皆為客。《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對秦穆公講“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朋友到訪主人家會盡些地主之誼。秦穆公、秦國軍隊相對于鄭國,朋友相對主家則為客,推而廣之,凡羈留在外者皆為客。本文題名“說客”,是對“客”的含義做些簡要的說明,歷史上真有靠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各國的“說(shui)客”。戰國時期蘇秦、張儀就是“說客”當中的杰出代表,《史記》記載蘇秦靠三寸不爛之舌“并相六國”,張儀則“外聯衡而斗諸侯”對于秦朝統一六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做“說客”失敗者,《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干中計”一節,蔣干本來毛遂自薦到東吳游說周瑜卻反而中了周瑜的計策。《史記·游俠列傳》“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所謂俠客就是心中裝著忠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者。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俠客一般都有俠義心腸且武功高強者,當然缺少武功不足以成其事,缺少俠義心,再高的武功也失去了武學的精神。來到自己家中的客人,并不一定都是好人、善人、朋友,《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小時候在老家也經常聽到爺爺輩的人講到過去有“刀客”,“刀客”不同于俠客是那些手持兵器入室搶劫的強盜。也聽老人講過,在舊社會每當麥子成熟的時候,便有很多的農民到“大戶人家”幫人家收割麥子,他們能夠得到一點工錢同時也能夠吃上一頓飽飯,這些人被稱作“麥客”。杜甫《詠懷古跡》“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杜甫自稱“詞客”。杜甫作為唐代有重要影響的詩人,當時正羈留在外“飄泊西南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