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部安徽地域文學史《安徽文學史》
近日安徽文藝社推出煌煌三卷本《安徽文學史》,該書系第一部安徽地域文學史,填補了安徽文學史研究的空白,甫一面世,即受到各界強烈專注。
安徽是文學文化大省,在文學創作和研究方面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先秦時代有作為“南音之始”的《候人歌》,老子和莊子分別代表中國最古老的哲學思想的文學表述,莊子還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一人,傳記文學也首次出現于《管子》中。而曹丕的《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較完整又自成體系的文章學專論,他的《燕歌行》是我國早期七言詩走向成熟的標志;故事發生地在廬江的樂府《孔雀東南飛》,則是我國古代第一篇最長的敘事詩。
安徽文學的首創性在現當代依然獨領風騷。陳獨秀、胡適提倡白話文學,成為開啟新文學的兩員主帥。新中國成立后,以陳登科、魯彥周、江流、嚴陣、公劉、韓瀚、蘇中、劉祖慈、完顏海瑞、梁小斌、季宇、許輝、潘軍和許春樵等為代表的老中青幾代皖籍作家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安徽文學史》是第一部安徽地域文學史,首次系統地評述皖籍暨在皖人士的文學思想與創作成就,總結從先秦到當代安徽文學的地域文化特征、歷史演變以及與大中華文化的傳承關系和鄰近的吳楚文學、齊魯文學的相互影響,探究安徽文學的發生發展及創新規律,并揭示出安徽文學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作用及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全書分三卷,共一百二十萬字,資料完備,史論結合,代表著安徽文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由唐先田、陳友冰主編,組織了安徽省社科院和省內部分高校專家學者參與編著,學術陣容強大。
安徽文藝出版社此次隆重推出《安徽文學史》,是安徽文藝社一以貫之的重視本土文學文化、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精神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