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正式出版
近日,首部《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天津圖書館藏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正式出版,標志著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進入成果揭示階段。《天津圖書館藏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共收錄古籍數(shù)據(jù)31812條,按照館藏古籍類別及其索書號的自然次序(由小到大)進行編制和編排,依次包括:珍本古籍、善本古籍、普通本古籍、方志古籍及特藏古籍,是經(jīng)工作人員對每部館藏古籍原書進行查驗,再經(jīng)專家、編輯仔細核查、校對形成的寶貴成果。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收藏單位參與最多的全國性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首要任務(wù),也是全面開展古籍搶救、保護和利用的基礎(chǔ)。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是古籍普查工作的階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館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著錄項目有必填基本項目六項:索書號、題名卷數(shù)、著者(含著作方式)、版本、冊數(shù)及存缺卷數(shù)。其他擴展項目:分類號、批校題跋、版式、裝幀形式、叢書子目、書影、破損狀況等內(nèi)容。有條件的收藏單位可多著錄一些擴展項目,也反映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上。目錄編排按古籍普查編號排序,內(nèi)在順序給予各藏館較大自由度,可按分類排列古籍普查編號,也可按排架號、按同書名等排列古籍普查編號,反映各館特色。
據(jù)悉,年內(nèi)預(yù)計將有數(shù)十家收藏單位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錄陸續(xù)出版并為民所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的出版,將理清我國古籍家底,形成館藏古籍的一份“固定資產(chǎn)賬目”,為古籍保護、利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