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xx国产_蜜桃精品视频_久久成人国产精品_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做人人_久久91久久_亚洲成人在线视频网

港臺主要漢學雜志近期目錄(九)

1、故宮文物月刊 367期

20140311_013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睥睨古今·卓爾不群——清高宗的藝術品味(馮明珠)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介紹(余佩瑾)
清內廷陳設檔冊中的乾隆朝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嵇若昕)
乾隆皇帝與竹茶爐(廖寶秀)
皇矣陪都·實惟帝鄉——乾隆皇帝與滿、漢文《御制盛京賦》(林士鉉)
乾隆年間所造藏文泥金寫本《御制甘珠爾》之特色(劉國威)
林逋二札所附乾隆帝及其文學侍從題詩(顏子楠)
鼻煙壺與藥瓶(侯怡利)
乾隆皇帝與玉扳指(吳偉蘋)
清宮西洋錦——以乾隆二十三年大閱圖中所繪鞍韂與橐鞬為中心(梅玫)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前置評量規劃及施行(鄧欣潔)

2、新史學 第24卷第3期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單位:臺北:《新史學》雜志社

內容簡介:

「殖民治理與日治臺灣社會」專號

【論著】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招贅現象的歷史人口學分析(莊英章、張孟珠、楊文山)
殖民政權對臺灣民間自主性的放任與收編──以日治初期斷發運動為例(許時嘉)
殖民地的產業治理與摸索──明治末年臺灣的官營日本人漁業移民(林玉茹)
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地方青年教師的「發達之路」及其限制──以張式谷的軌跡為中心(許佩賢)

【研究討論】
近二十多年西周青銅禮器與金文研究之課題與檢討(許雅惠)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81期

20140311_014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文】
翻譯政治及漢學知識的生產:威妥瑪與英國外交部的中國學生譯員計劃(1843-1870)(關詩佩)
工部局主導下近代上海電力照明產業的發展,1882-1893(楊琰)
國共內戰期間國軍的指揮權問題:南麻戰役的個案研究(劉熙明)
社會主義進山村:閩西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革及其困境,1949-1965(陳耀煌)

【書評論文】
網絡與漣漪:李尚仁,《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劉士永,《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傅大為)

【書評】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王大剛)

4、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35期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晉唐法書中的節筆現象與折紙文化(何炎泉)
試探曹雪芹在乾隆朝書畫界的人際網絡(黃一農)
乾隆朝粵海關成做之「廣琺瑯」(施靜菲、王崇齊)
照相復制年代里的中國美術:《神州國光集》的復制態度與文化表述(劉宇珍)

5、臺灣文學學報 第22期

20140311_015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三六九小報》在本字研究上的貢獻(楊秀芳)
揚風與楊逵:戰后初期大陸來臺作家與臺灣作家的合作交流(黃惠禎)
新興殖民都市的真相——以〈新興的悲哀〉與《濁流》為探討對象(崔末順)
真杉靜枝的「故鄉」/「異鄉」:〈女兒〉、〈某個女人的生平〉中的「殖民地臺灣」記號(吳佩珍)
另一種群眾想象:現代性與殖民時期的劇場(汪俊彥)
「布農文學」的形成及構造的初步考察(魏貽君)

6、中國文學研究 第36期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大般涅盤經》「常樂我凈」觀的兩重面相及其與「佛性」說的交涉(謝獻誼)
「她」的典范──論《玉臺新詠》宮教讀本與詩歌選本的雙重性(朱先敏)
陸游晚年人生志趣新探(何映涵)
且行且止──論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與〈范鰍兒雙鏡重圓〉中時間敘事(季雯婷)
愛、流離與家──阮慶岳〈無良人居所〉、〈上兵廖崇基〉、《重見白橋》中的同志敘事(莊家瑋)

7、當代中國哲學的知識論

áDó?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吳汝鈞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連接網址:http://www.press.ntu.edu.tw

內容簡介:

知識論在傳統的中國哲學中未受到重視,一直到了近現代,才有學者加以鉆研、開拓。作者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汝鈞教授,本書論述主要集中在當代中國哲學知識論的三位代表人物:張東蓀、金岳霖和牟宗三。

張東蓀的體系是「多元主義的知識論」,重點在認知對象方面,把后者由實質的、固定的物體作出架構性的轉向。他視對象為一種架構、橫造,是虛的,不是實的。他傾向以事件來說認知對象,而不以質體來說。

金岳霖的理論則是「實在主義的知識論」,到處都貫串著一個原則:把得著于所與還治所與。「所與」即是認知的對象,特別是經驗對象。我們對于種種對象加以抽象,把其中的共同的特性抽出來,形成概念。日后當遇上具有這共同的性格的對象時,便可以這個概念來描述、概括它們。

牟宗三的理論是「存有論的知識論」。其思路是我們的知體明覺自我坎陷而成為識心,由感性、知性與想象構成。感性與知性在知現象時,把知體明覺的感應作用中的東西推出去,挑縐起來,而成為現象。即是,識心有執著的功能,能把物體思解地加以執縐,同時現起一些存有論的概念亦即是范疇來決定這現象,使之成為「對象」。

吳汝鈞不僅對張東蓀、金岳霖、牟宗三的知識論有全面、客觀且準確的論述,也有相當深入的分析與評論,同時也藉此表達他個人所欲建立的「純粹力動」之說,具有創發且獨到的思維見解。他將上述三人的知識論置于西方哲學唯識學的背景來考慮比較,以彰顯他們的知識論思想之特色與貢獻,勾勒這三位現代思想家的知識論特征,可說相當精辟醒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本書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學術背景,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

作者簡介:

吳汝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哲學組特聘研究員,李遠哲杰出人才發展基金會杰出人才講座。早年留學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分別研習日本語、梵文、藏文及方法論。獲加拿大McMasterUniversity哲學博士,博士論文“T’ien-t’aiBuddhismandEarlyMādhyamika”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又在印度加版。在學術研究上受益于中、日、德、法、美諸方學者,但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研究領域涵蓋佛學、儒學、先秦道家、京都學派哲學、現象學、歷程哲學,皆寫有專書。近十年開始造論,開拓純粹力動現象學,寫有《純粹力動現象學》、《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目前致力于純粹力動現象學之量論(知識論)之構思與撰著,已出版《西方哲學的知識論》一書。另外,二○一一年又出版了近七十萬言的《佛教的當代判釋》一書,以十一分教判釋全體佛法。已發表學術專著三十余部,各類論文兩百余篇

8、國際魯迅研究輯一

20140311_017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黎活仁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內容簡介:

序之一: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窮困(黎活仁)
序之二(方環海)

【特稿】
魯迅自擬的雜文文集編目手稿考釋(葛濤)

【魯迅的小說】
何謂「吃人」?—〈狂人日記〉新讀(汪衛東)

【文藝思潮】
臺灣「解嚴」以來的魯迅出版、傳播狀況概述(徐紀陽)
嘉納治五郎:魯迅的弘文學院院長(潘世圣)
魯迅前期文學創作與西方表現主義的潛在影響(古大勇)
「殖民政策是一定保護,養育流氓的」——論魯迅對上海租界「流氓氣」的剖析(梁偉峰)
魯迅的當代價值及其意義—對世紀之交兩次「魯迅風波」的思考(魏巍)

【延安文藝座談會與魯迅】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魯迅」(田剛)
延安傳媒及符號世界中的「魯迅」—魯迅與延安文藝的結緣及其它(宋穎慧 李繼凱)

【《故事新編》與韓國歷史小說】
《故事新編》和李光洙的歷史小說比較(嚴英旭)
中韓近代作家比較—以魯迅、丹齋、春園為中心(王英麗 嚴英旭)

9、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

20140311_018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邱各容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內容簡介:

微曦——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研究的曙光:自序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的定義與定位
第二節 殖民主與被殖民者建構共生的歷史
第三節 史料是建檔勾微的礎石
第四節 作家身分與作品的符碼
第五節 臺灣文學與臺灣兒童文學同歌同行
第六節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

第貳章 日治初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獨角唱戲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開墾者素描
第三節 臺灣歌謠與風俗的采擷
第四節 影響深遠的刊物
第五節 良好基礎的奠定

第參章 二○年代的臺灣兒童文學:花開并蒂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童謠編輯者:宮尾進
第三節 方興未艾的兒童文化活動
第四節 兒童文學作品出現
第五節 創作性作品的大量出現

第肆章 三○年代的臺灣兒童文學:黃金時期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推動者行止
第三節 兒童文化活動與兒童讀物出版
第四節 百花爭艷的雜志刊物
第五節 果實累累慶豐收

第伍章 四○年代的臺灣兒童文學:繼往開來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傳承者身影
第三節 共生共存的文學刊物
第四節 承先啟后的臺灣文化協進會
第五節 皇民化時期的尾聲

10、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志:經部

20140311_019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志編纂小組 編著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古籍善本約四萬冊,收藏雖非甚豐,然其中包含頗多罕見秘籍,素為國際漢學界所矚目,亦為研究學人經常取資的寶庫,然完善的館藏書目編修和典籍內容、版本的介紹,將使研究者更為便利。有鑒于此,傅圖著手于善本書志的編纂,今完成首部書志──經部的刊行。

本書志收錄傅圖經部善本書志463部,包含宋刊本4部,元刊本6部,活字本3部,稿本41部,鈔本105部。其中40種典籍及6種版本未見他館著錄。茲舉珍稀典籍二冊為例,一為元刊本《大學或問》,全書以元朝公牘紙印行,保存了元朝江浙行省一帶的諸物時價、民田土地、司吏履歷、地方雨量等第一手史料;一為明弘治會通館銅活字本《會通館集九經韻覽》,現僅見傅圖藏有全帙。另外,還有黃宗羲、朱彝尊、黃丕烈等名家批校、題跋,前賢遺墨風雅,雖寸紙只字,亦彌足珍貴。

本書全彩印刷,每種典籍均附有卷端書影,以及節選部分重要的刊記、扉頁等,故亦兼具圖錄性質,不僅讓讀者能藉由觀賞圖像了解傅圖的藏品,更便于研究者比對其它各館藏的版本,有利于從事各方面的研究,吸引更多人來挖掘傅圖的寶藏。

11、對等:遼宋金時期外交的問題

20140311_020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陶晉生 著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有三:一,探究十至十二世紀,宋朝受到遼、金、夏的競爭和壓迫,不得不面對現實,采取理性和務實的外交政策來因應,先后與遼金建立大致對等的關系。二,除簡短討論宋朝的外交機構和重要外交文書外,重點在分析兩朝間地方層次的交涉和所用的文書。三,討論金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12、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

20140311_021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賴錫三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第一章 《莊子》的生存美學與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識分子論
一、前言:知識分子何必專屬儒者
二、格格不入的鹓鶵形象——《莊子》首先突顯生存美學的抉擇
三、游牧于權力之外的道家型知識分子——生存美學隱含的政治批判
四、入游其樊的庖丁形象——「在方內中游乎方外」的綜合智慧
五、庖丁解牛的權力解剖——游刃有余的微型權力批判
六、結論:洞察局勢之變與游牧于權力空隙來化導政治暴力——從牟宗三的「察事變」與余蓮的「勢思維」再進一解

第二章 《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存有、倫理、政治性格
一、前言:氣論的內圣面與外王面之連結
二、「氣」在《孟子》中的「存有」位階
三、「氣」在《莊子》中的「存有」位階
四、「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存有論與倫理學的統合:冥契體驗、存有開顯、倫理實踐的三位一體性
五、「氣」在《孟子》與《莊子》中的公共倫理之「外王」意義: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批判性
六、結論:《孟子》與《莊子》兩種知識分子的批判性比較

第三章 差異、離心、多元性——《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
一、身體觀研究視域的辯證復雜性
二、將《莊子》放入中國古代「身體政治論」脈絡的考察意義
三、同一性形上學與大一統政治論的合謀共構:畢來德對中國整體論的疑慮
四、《莊子》對同一性形上學的返下解構:「氣化」(一)與「物化」(多)的相即
五、《莊子》對心君和國君的身體解構和國體解構
六、結論:「后形上學、后傳統、重視差異、重視身體」的《莊子》當代性

第四章 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
一、道家的美學體驗是純粹「心知」?還是身心一如的「體知」?
二、畢氏解《莊》方法的體驗與覺知性格
三、畢氏的身體思維突破牟宗三與徐復觀的心靈思維
四、畢氏著重在技藝層面的身體經驗
五、畢氏以身體思維取代形上思維
六、畢氏的身體思維缺乏氣論支持:從何乏筆看畢來德與余蓮的異同
七、畢氏缺乏梅洛龐蒂「獻身于世界而存有」的「世界」向度
八、畢氏向往的嶄新主體(語言主體)未必與氣論相沖突
九、畢氏缺乏傅柯、德勒茲式的域外思考,拒絕海德格的存有思維
十、結論:道家身體觀的三面向—禮教規訓、技藝融入、氣化交換

第五章 《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
一、商代之「神話身體」與周代之「禮教身體」的雅/俗轉變
二、《山海經》的「怪誕身體」與春秋時期君子的「威儀身體」
三、《莊子》的流動身體與流動語言之支離策略:丑怪、技藝、卮言
四、巴赫金的雅俗顛覆之狂歡文化理論:廣場空間中怪誕身體與流動話語
五、結論:《莊子》與巴赫金對文化的批判與更新——脫冕與加冕的帽子戲法

第六章 莊子與羅蘭.巴特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游戲、歡怡
一、前言:巴特〈法蘭西就職講演〉與莊子〈齊物論〉的旦暮之遇
二、巴特要的是快樂而非榮譽:語言、權力、主體的網羅與逃逸
三、莊子的「逍遙之樂」與老子的「寵辱若驚」
四、生命之流(不斷流變的內容)與我之虛構(不變的亞哥號艦艇之名)
五、巴特要在權力之中活出權勢之外:無所不在與永久長存的權力揭露
六、既無所逃于權力廚房,那么便得學會庖丁解牛的技藝
七、巴特看出語言結構的法西斯主義,從此走向符號的離心游戲
八、莊子說:與其落入是非二元的爭辯耗損,莫若以明而走向兩行之道
九、結論:巴特與莊子在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中的旦暮相遇

第七章 《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文之悅/醉」的互文性閱讀
一、貶謫哲學/重返文學:文哲一體新景觀
二、謬悠、荒唐、無端崖:虛位、漂浮、差異化的書寫策略
三、環中是第三條路:解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語言法西斯主義
四、無何有之鄉與夜總會:語言游戲中的烏托邦
五、吊詭之夢:書寫是為了「改變主體」并創造「夢的文本」
六、為女妄言,女且妄聽:理想的書寫與理想的讀者
七、水可以裝壺蘆外面:想象虛構對意識型態的顛覆力量
八、「支離」其形、其德,還有支離「文本」:插科打諢的轟然力量
九、巴特文學符號學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法蘭西就職講演〉的再分析
十、《莊子》對巴特深層文學力量的回響:修辭、游戲、欲望、批判
十一、巴特與莊周在文本中旦暮相遇:氣韻生動的文本與庖丁解牛的空間
十二、永未完成的結論

第八章 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
一、前言:「以道觀之」的省察視域
二、從「道體」到「體道」的詮釋轉向與后續發展:牟宗三與海德格
三、道體的初步解構:《老子》的「道沖而用」與「有無玄同」
四、道體的徹底解構:《莊子》的「氣化流行」與「物化差異」
五、「造化無主」與「變化常新」
六、空虛、流變、多元、日新的「非主體之主體」
七、支離、流動、氣化的身體
八、流變之文:氣化流行的卮言書寫與氣韻生動的文本空間
九、《莊子》式的人文化成:統合結構與非結構的文化更新
十、結論:儒、道人文觀的差異兩行

13、西遷與東還——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編年史稿

20140311_022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張在軍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內容簡介:

本書以編年的形式演述抗戰時期國立武漢大學西遷四川樂山的辦學歷程,力求真實生動地展示武漢大學成為「堪比西南聯大」(李約瑟語)的輝煌歲月。正編起于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序編溯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止于一九四六年武大復員武昌開學。樂山八年,是國難的八年,艱苦的八年,抗爭的八年,錘煉的八年。八年煉獄,八載輝煌。編年內容并不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學情況,也關注師生的業余生活、衣食住行,以及蜀中地方的風土人情,外部世界的風云變幻。

本書與秀威出版的《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兩書互為補充,讀者可參照閱讀。

作者簡介:

張在軍,筆名張弩弓。鄂中京山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早年美術科班出身,長期從事營銷策劃。先前喜寫雜文隨筆,近年醉心文史研究。著有《文化苦語》、《滿天星》、《花香筆不香》、《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等文集十余種

14、彰化一九〇六:一座城市被烙傷,而后自體再生的故事

20140311_023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作  者:青井哲人 原著,張亭菲 翻譯

出版單位:臺北:大家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日文題名為《彰化一九○六年?市區改正が都市を動かす》。

彰化,臺灣最早的漢人移民聚落之一。華南風格的有機聚落,彎曲的道路沿水邊而行,有如一座迷宮般的有機城市。但一九○六年,一紙市區改正公告降臨該城!日本殖民的都市計劃強橫覆上這片豐饒土地,簡直就像把燒紅的網子烙在肉片上一樣,為城市深深刻下了明顯的雙重性,既有的巷弄、廟宇、屋舍被截斷,繁華大街成了小巷,嶄新的筆直道路氣焰高張。而彰化這座城市,在碎裂的血肉上繼續增生,似乎正進行著自我修復。

一九○六年的市區改正,啟動了這座城市荒謬又頑強的生存意志!

作者某次在彰化走動時,無意間看到「城市愈合的疤痕」──元清觀,突然直覺領悟到那是城市活著的證據!那標示著兩種城市形態的交界,也是遍布城市全體的雙重創傷。現在,就讓青井哲人帶領我們穿梭在彰化現存/幸存的巷弄與廟宇之中,觀察有趣、怪異、匪夷所思的街景,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推敲出那個在百年前被湮沒的──已逝的未來。

《彰化一九○六》不是都市計劃史,也不是市民生活史。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城市本身,就是「彰化」自己。

城市是活著的!從以前到現在,從過去到未來。城市擁有宛如人的臉孔跟身體,不論受到什么樣的外力驅使,城市往往都會在當下做出必要的改變,繼續存活下去。這些復原的「方法」跟「規則」是這塊土地的珍貴質素,是臺灣本身的力量,而非殖民者強加灌輸所致。若能辨識這股力量,或許能解開這塊土地的歷史,一個關于傷害與重生的故事。

15、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

20140311_024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葉光輝 主編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華人心理學本土化運動在楊國樞院士的帶領與積極推動下,于臺灣心理學界扎根,歷年來透過多元形式的學術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與影響力已在當代華人甚至亞洲心理學術社群中,形成不容小覷的一股學術領導力量。全書收錄九篇「華人本土心理學」相關論文,內容涵括:方法論與相關研究典范引介與評析、本土化理論建構與發展過程實例分享,以及對本土社會特定焦點議題深度剖析等不同層次的內容。不僅彰顯出本土心理學在當代全球化脈絡下的自我反思、重新定位與相應于未來趨勢的潛力議題,更可視為華人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發展迄今的回顧與前瞻。對有志從事本土心理學研究,或以「文化」作為切入角度的學術工作者而言,本書各篇論文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6、新天帝之命:玉皇、梓潼與飛鸞

20140311_025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謝聰輝 著

出版單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

第一章 北宋前「玉皇」概念之相關構詞意涵
一、前言
二、玉皇可指三清尊神
三、高上玉皇相關神格意涵
四、玉皇作為其它仙界高真或唐皇帝代稱
五、結語

第二章 北宋玉皇崇拜與祭祀析論
一、前言
二、玉皇之命:新出天命的繼承與宣傳
三、玉皇之祀:宮觀圣像的建鑄與迎奉
四、玉皇之位:禮制神譜的建構與定序
五、結語

第三章 南宋中期以前傳統道經出世的類型與特質
一、前言
二、接遇降傳類型
三、石室示現類型
四、真手傳譯類型
五、其它類型
六、結語

第四章 南宋道經中「飛鸞開化」出世類型的認知與特質
一、前言
二、飛鸞的傳統意涵
三、道教飛鸞的轉化運用認知
四、梓潼帝君在飛鸞過程中的地位與職能
五、飛鸞記錄中侍鸞者身分特質與道壇地點
六、結語

第五章 《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背景與因緣
一、前言
二、「蜀罹敵難」背景與《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關系
三、《玉皇本行集經》與梓潼帝君的關系
四、《玉皇本行集經》和劉安勝道壇系統的關系
五、結語

第六章 《正統道藏》中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經》時間考定
一、前言
二、張良本早于白文本
三、誦經感應改編自《金剛經報應》相關故事
四、成書時間早于南宋前證據薄弱
五、四、《正統道藏》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經》成書于南宋中期
六、結語

第七章 故宮黃綾本《玉皇本行集經》在道教經典史上的貢獻
一、前言
二、故宮黃綾本的結構、版次與刻校者
三、南宋程公許〈玉皇本行集經跋〉的重要價值
四、故宮黃綾本對《玉皇本行集經》版本流變的貢獻
五、結語

第八章 《道藏輯要》中三個《玉皇本行集經》批注版本解析
一、前言
二、合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三、周玄貞編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批注》
四、《太上洞玄靈寶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經闡微》
五、結語

17、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

20140311_026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林保淳 著

出版單位:臺北:暖暖書屋文化事業公司

內容簡介:

從游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俠義觀念的演變
以武犯禁──《韓非子》論「俠」
從貶抑到游揚──司馬遷論「游俠」
游俠,德之賊也
游俠的分化──少俠與劍俠
俠客的最后造型──義俠

古典小說中的「女俠」形象
俠客與當代社會
女性形象的拓展
「俠女」的嶄露頭角
「俠女」的生命世界
走出閨閣的「佳人」
俠客的感情世界
「女俠」出現的意義
【附錄】各本「劍俠傳」對照表

儒家思想與俠客精神
〈儒俠〉糾謬
「仁義」與「氣義」
儒家思想的困境與俠客的「發明」
「儒俠」完成的可能

唐代的劍俠與道教
歷史之「俠」與文學之「俠」
唐代劍俠之異軍突起
唐代劍俠的源流與特色
唐代的劍俠與道教
結論

俠客與酒
儒家酒文化——飲酒政治學
飲酒的心理作用
文人的酒文化
歷史上的俠客與酒
酒與武俠小說中的俠客
文士化的俠客──武俠小說

18、戰后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探察

20140311_027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作  者:魏貽君 著

出版單位:臺北:印刻文學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戰后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力系問題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認識、定義與構造的辯證脈絡

第二章 敘事性族語歌詩及其族裔意識認同的線索
——巴恩·斗魯、吾雍·雅達烏猶卡那、巴力·哇歌斯的生命敘事

第三章 儒漢意理凝視之下的櫥窗洋娃娃
——林班、工地歌謠以及漢語文學形成的影響效應

第四章 受傷的「阿基利斯肌腱」?
——原運的生成因素、原權會的價值再探

第五章 「莎赫札德」為什么要說故事?
——「原運世代作者」的形成,及其書寫位置的反思與實踐

第六章 原住民族文學的建構運動與典律形塑
——《山海文化》的原漢族群接合、文化意理結盟的實踐意義

第七章 書寫的文字政變或共和?
——臺灣原住民文學混語書寫的意義考察

第八章 少數文學與數字書寫的建構及共構
──戰后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的超文本書寫

第九章 「布農文學」的形成及構造的初步考察

第十章 花蓮地區原住民的漢語文學初探
──以阿美族拉黑子、布農族沙力浪的作品為例

附 錄 地牛踩不斷的番刀
──試論九二一地震前后的瓦歷斯·諾干部落書寫策略轉折

19、胭脂簪花:中國戲曲容妝

20140311_028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作  者:邢源琳 著

出版單位:臺北:國家書店

內容簡介:

本書對于中國戲曲容妝的特殊性,從化妝的基本訓練與化妝用品談起,介紹了俊臉、油彩臉、彩旦臉的化妝技法,并針對大頭、古裝頭、旗頭等頭飾的梳妝程序與技巧有完整的分析與圖示,詳細說明點翠頭面、水鉆頭面、銀泡頭面的組成及功能。

書中強調戲曲容妝可根據不同演員的臉型特點,利用旦行的「貼片子」技法,施行必要的面部「整容術」,從梳妝發飾和頭面點綴妝扮,將技法、風格、形貌之差異性,進行對照,呈現容妝之「美」的藝術表現手法。為讀者提供了一條理解京劇之美的參考途徑,期許喜愛戲曲容妝的讀者能獲得啟發。

作者簡介:

邢源琳
學歷:
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第八期)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
私立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
現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容妝造型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兼任講師

20、三姑六婆·妒婦·佳人: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出版時間:2013年5月

作  者:林保淳 著

出版單位:臺北:暖暖書屋文化事業公司

內容簡介:

市井婦女撼綱常——古典小說中的「三姑六婆」
「三姑六婆」解
「三姑六婆」的特色
「模式化」的「三姑六婆」與小說情節
「三姑六婆」與中國文化

河東獅子胭脂虎——明清戲曲、小說中的「妒婦」
宋代以前的妒婦與相關背景
明清的妒婦戲曲與小說
明、清戲曲、小說處理妒婦問題方式的分析與相關
中國古代男人的「馴悍記」

春濃花艷佳人膽——古典小說中的「佳人」
「新佳人」的時代
「才子佳人」小說
才貌鍾佳人
情德世所重
理想化的佳人
受局限的「佳人」

(陳友冰輯)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精品中文 |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 插插插插综合 | 久久大| 欧美日本韩国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 成人毛片网站 | 日韩毛片在线看 | 美女网站视频黄 | 亚洲精品影视 | 国产黄色一级电影 | 亚洲视频区 | 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高清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 精品久久a|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久久精品日韩 | 欧美精选一区二区 | 久久激情免费视频 | 成人在线综合网 | 炮机高潮痉挛哭叫失禁 | 欧美偷拍综合 |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天天操操 | 大奶一级片| 久久网亚洲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嫩草懂你 | 精品三区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久久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 | 国产二区自拍 |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