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神煉成記——親們,三八節快樂!
如果古代有時尚圈的話,那一定是在中國。那時的東瀛、新羅,都效仿中國女子的服飾、裝扮,毫不謙虛地說,中國是全世界的時尚風向標。
發型是一個女人的靈魂,女人的發式千變萬化,不同的發型展現不同的風采。
漢代流行墜馬髻,形如人將要從馬上墜下。
魏晉南北朝流行椎髻發,形狀像椎,其中的結鬟式發型,配上首飾,華麗高雅,是最尊貴的發式,在皇后、貴妃等名流間非常流行。
唐代婦女的發髻造型美麗,花樣層出不窮,有云髻、雙垂髻、烏蠻髻、三角髻、峨髻等上百種。
宋代女性以高髻為時尚,其中的朝天髻最具代表性。
明初時興“桃心髻”,發型呈扁圓形,在髻頂插一朵花裝飾。
清代流行旗髻,也叫大拉翅,在滿族及清宮婦女中流行,為板狀冠型,高聳挺立。
古代女子講究儀容,好看的妝容是女神的必修課。
畫眉在中國很流行,產生于戰國,漢代已經非常普遍。(卓文君的遠山眉,最有代表性。)
額花鈿,也稱“鵝黃”、“貼黃”,因將黃色顏料染畫于額間而得名。傳說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正在含章殿睡覺,一朵梅花不小心落在了公主的額頭上,烙下了一個花瓣印。宮中女子覺得額間有個梅花印很好看,于是爭相效仿,剪梅花貼于額頭,成為一種時尚。(電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額頭正中的梅花,就是“貼黃”。)
晚霞妝,梳妝時,在女子眼角兩旁各畫一條豎起的紅色彎月。相傳曹丕的妃子薛夜來眼角受了傷,流下的血痕使她看上去更美麗,后人效仿,用胭脂涂畫,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妝式。
在臉上擦胭脂是最為普遍的化妝方式,有的在嘴角酒窩間點兩小點胭脂,有的用金箔剪成花紋,貼在額上或兩眉。唐代女子喜歡在自己面上敷粉,在頰邊畫兩新月或錢樣,稱為妝靨。
看著這些考究的發型和化妝,是不是對古代女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