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史視角下的城市與鄉村”主題工作坊在南京大學圓滿舉行
4月1日,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中國歷史系和《南京大學學報》聯合承辦的“社會經濟史視角下的城市與鄉村”主題工作坊在南京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
開幕式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梁晨教授主持。梁晨教授首先介紹了本次會議的主題,并感謝《南京大學學報》對本次工作坊的大力支持?!赌暇┐髮W學報》執行主編王浩斌老師也在會上致辭,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之后,在場的老師與學報代表合影留念。
本次會議共設置了3場主題報告。第一場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蔣寶麟教授主持,首先進行匯報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的王正華研究員。王正華研究員以“清代山西賦役征派、地權市場中的地色之別”為題,從地色與賦役征派、地色與地權市場、賦役制度與地權市場三層關系出發,討論了地色對賦役征派、地權市場運行機制的作用影響,指出自然地理環境對土地問題研究的重要性。羅曉翔教授和梁晨教授肯定了文章的創新性,但認為文章篇幅略長,建議王老師在結構、布局方面做一些調整,使主題更加明晰。
接下來,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的趙思淵教授、蔣勤教授分別做了報告。趙思淵教授匯報的題目是《從“私產”到“公業”:清代常熟的公共用度與土地控制》,通過梳理清代常熟的善堂、義莊建設,展現土地控制如何為當地的公共支出提供持續的支持。趙老師指出,土地制度、地方公共支出、地方精英與州縣官的半正式協商機制,共同構成了清代地方的政治結構。蔣寶麟教授認為文章提出了兩個新穎的觀點,一是晚清官府將部分權利讓渡給江南士紳,二是士紳對公產的控制,超越了以往學界對善堂、義莊的研究。李鈾老師認為文章問題意識明確、行文流暢翔實,對個案的闡發也很深入,希望能就地方士紳的利益伸張與官方對地方士紳的制約之間的張力作進一步的說明。蔣勤教授以“近代浙南鄉村的食材、食單與消費水平”為題,依托1820年至1949年間石倉文書中的賬簿和契約,從食材與食單、食材類型及其分布特點、儀式與日常中鄉民的食單、米肉消費量與海貨價格四個方面做了報告。評議環節,蔣寶麟教授對文章中有關儀式場景和日常場景的界定提出了疑問,胡簫白副教授則就史料的性質、浙南的恩格爾系數計算、具體食物的計量單位幾點與蔣勤教授進行了討論。
第二場的匯報人是東南大學歷史系的李鈾老師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的胡簫白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羅曉翔教授主持了此場會議。李鈾老師圍繞《明清時期南京城南區域的空間演化與職能變遷》這一主題,展示了明清南京城南的工商業區和娛樂消費空間的變遷與發展,指出歷次改朝換代引起的城市經濟蕭條使得南京的地方行政官署設置不斷往南深入,朝代中期的經濟復蘇、市場空間擴展則造就了行政空間雜處于商業市場的局面。羅曉翔教授肯定了文章的選題和關注點,建議進一步闡釋南京城市的特殊性對其空間布局的影響。徐建平教授認為可以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審視南京城南區域空間演化,展示其變化的動態過程。胡簫白副教授以《新都勝跡:近代南京的游冶空間與景觀營造》為題,從景觀維度探討了南京城市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指出近代南京的景觀文化變容,一方面可見宏觀的時代痕跡,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又凸顯了城市的政治特質,具有特殊性。韓賓偉博士和徐建平教授認為文章語言流暢,行文酣暢淋漓,建議在文章中進一步明確“勝景”的涵義,并使用更直觀的插圖。胡簫白副教授也就王浩斌主編和羅曉翔教授提出的“傳統和近代的連續性與差異性”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
第三場由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徐建平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的韓賓偉博士、馬琳研究員分別以《“為南京辯護”:史地學派與近代國都論戰》《清末民初南京旗地糾紛的多重維度——以八卦洲為中心》為題進行了匯報。韓賓偉博士回顧了以竺可楨、柳詒徴等人為代表的史地學派成員研究南京的三個階段,認為史地學派的兩次學術轉向既是其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尋求平衡與發展的軌跡,也勾勒出西方地理學傳入與運用,并以南京為焦點實現在地化的應用線索。徐建平教授認為此文對史地學派成員數次參與首都論戰的背景、過程、論證思路梳理得都比較清楚,但對史地學派發展以及對南京自然地理的刻畫論述過多,實際上可以拆成兩篇,使論述主題更加明確。梁晨教授和李鈾老師則分別從“雙名詞科系”和西方地理學理論的運用角度給出建議。馬琳研究員則從旗地的定義出發,考察了清末民初旗民、軍閥以及各級政府對八卦洲所有權的爭奪,指出八卦洲一地的旗地糾紛,彰顯了地方勢力消長對旗地歸屬的影響。趙思淵老師認為文章的討論涉及了多個角度,需要明確是從經濟開發的層面闡述,還是從政治史的邏輯分析問題,并就八卦洲旗民的收益問題同馬琳老師進行了討論。梁晨老師建議將八卦洲與南京地區的其他旗地做比較研究,以突出八卦洲一地的特殊性。
三場報告結束后,在梁晨教授的主持下,現場舉行了閉幕式。各位學者都表示本次會議特色明顯,受益頗多。會議持續了一整天,各位與會的青年學者和評議專家各抒己見、研討熱烈。除與會人員之外,還吸引了包括在校學生和海內外學人在內的眾多旁聽者參加。本次工作坊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搭建歷史學科學術交流新平臺的一次成功嘗試,擴大了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將進一步推進學院中國史學科內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