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主要漢學出版物近期目錄(二十五)
6、東亞觀念史集刊第7期
時 間:2014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內容簡介:
【特稿】
中國,正直女子的反串者:攝影、手式藝術與梅蘭芳1930 年訪美之旅(葉凱蒂著、鍾欣志譯)
【專題論文】
「集體記憶」專題引言(楊瑞松)
集體記憶與俠義概念:清末民初野史中雍正形象之正統與裂變(黃璇璋)
Between “May Fourth” and “June Fourth”:“April Fifth” as a Forgotte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t Tiananmen Square and Its Political Use(潘宗億)
從「我們的」戰爭到「被遺忘的」戰爭:臺灣對「韓戰」的歷史記憶(藍適齊)
【一般論文】
原物理學(楊儒賓)
康有為與「社會」一詞的再使用(承紅磊)
近代韓國對于魯索《社會契約論》的接納與翻譯──以《皇城新聞》《魯索民約》(1909)為例(李禮安)
「四面都是敵意」──論魯迅〈復讎〉二首的原罪觀念(李癸云)
【關鍵詞報告】
關于「通俗」概念的歷史考察──以1900年代至二十世紀三〇年代韓國為例(姜镕勛)
【數位人文】
從文言到白話:《新青年》雜志語言變化統計研究(何立行、余清祥、鄭文惠)
【研究通訊】
重建我們的文化認同之路:評黃俊杰《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國?日本?臺灣を中心として》(楊際開)
7、亞太研究論壇第60期
時 間:2014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1930年代三種型態的亞洲經貿圈(李宇平)
1960至1980年代八重山鳳罐產業的「臺灣女工」:再現、敘事、反身性(邱琡雯)
Contesting National Identities: The Changing Imprints of Street Names in H? Chí Minh City (Sài Gòn), Vietnam (Phan Th? Di?m H??ng & Peter Kang)
China’s A2AD and Its Geographic Perspective (Si-Fu Ou)
8、釋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簡文存疑論叢
時 間:2015年5月
作 者:朱歧祥 著
主 講 人:朱歧祥
出版單位:臺北:里仁書局
地 點:臺北
主辦單位:里仁書局
聯 絡 人:曾美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收錄作者針對存疑的古文字,包括陶文、甲骨文、金文和竹簡文字等所撰寫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對于近年文史學界熱烈討論和引用的浙大簡、北大簡、中大簡,甚至清華簡和上博簡,作者嘗試由文例、字形、史料對比等不同角度提出異議,認為這些沒有考古記錄的材料或都有商榷的可能。本書企圖建立審視地下材料的客觀方法,由破而立,提供學界分析古文字的理性準則,權作為今后古文字學研究方法的參考。
作者簡介:
朱歧祥,現職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甲骨文讀本》、《甲骨文字學》、《圖形與文字——殷金文研究》、《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甲骨文詞譜》等書(以上皆由里仁書局出版)《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校釋》等書,并編有《甲骨文四堂論文集》、《文字學學術論文集》等論文集。
報 導 者:曾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