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2年5月6日至7日,由韓國檀國大學漢文教育研究所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等多家學術機構參與合辦的第十一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順利召開。會議采取線上形式,來自中、韓、日、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相聚“云端”,共同探討漢字研究及漢字教育等相關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字整理與規范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軍教授出席開幕式并主持主題演講,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國英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開幕式上,北師大文學院院長王立軍教授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致辭。王立軍教授指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走過了十屆的歷程,在國際漢字教育與漢字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學術品牌,并產生了重要影響。北京師范大學作為會議的發起方和積極的合作者,愿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繼續協作,共同將我們的學術事業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王立軍教授認為,世界已經迎來了一個數字科技日益普及的時代,我們的教育范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漢字的教育與研究也要積極應對新的變化。北京師范大學漢字學學科在學科交叉和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上開展了很多有益實踐,也非常期待在“新文科”建設方面與海內外學者開展廣泛合作,整合優勢力量,建設更為強大的國際化漢字教育與學術研究資源平臺。
李國英教授發表了題為《數字化時代的漢字研究》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信息時代急需進行漢字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解決漢字計算機編碼遺留的問題,同時進一步對漢字進行整理,為漢字學研究提供便利。李國英教授以北京師范大學承擔的“中華字庫”工程版刻楷體字書文字整理項目為例,介紹了基于數字化資源進行的漢字整理、研究與考證工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漢字研究提出了實施路徑。
在分組討論中,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香港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檀國大學等高校的50余位學者分別圍繞漢字本體研究、漢字教育研究等領域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韓彩瑩、王淑嫻、張一雄等博士研究生分別發表論文介紹相關研究成果,并與參會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
本屆研討會增強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學者間在漢字和漢字教育研究領域的學術互動,展示了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漢字學領域的新進展和新成果,取得了圓滿成功。下屆會議將在波蘭波茲南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