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xx国产_蜜桃精品视频_久久成人国产精品_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做人人_久久91久久_亚洲成人在线视频网

與《古琴》有關的人和事 ——讀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古琴》有感

  【作者簡介】路海波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邊聽著古琴家溥雪齋彈奏的《梅花三弄》,一邊回想著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古琴》一書中有關古琴和中國文人命運的種種細節,心情可謂千頭萬緒。林西莉上世紀60 年代初在北京古琴研究會學琴時,滿清皇室后裔溥雪齋是會長。該會是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下成立的。溥雪齋有時會踱到正在學琴的林西莉身邊,耐心糾正她的指法和手姿。五年后,溥雪齋于1966 年“文革”風暴中因被紅衛兵抄家而不甘受辱,于8 月30 日晚離家出走,不知所終,至今連尸骸也未找到。而我此刻聆聽他的《梅花三弄》卻是那樣的淡定、從容。傲弄風雪的梅花在嚴寒中次第開放。歷代琴人演奏此曲時也都以梅花凌霜傲雪、高潔不屈的品格而自賞。

  純屬偶然,不久前在三聯書店閑逛,隨手翻到名列三聯排行榜的一本外國人寫的關于中國古琴的厚厚的書,感到非常好奇。我于古琴雖是門外漢,但始終對這門樂器非常好奇,也始終覺得古琴是一種神秘而有靈性的樂器。究其原因,一是因為以前曾聽說過一些與古琴有關的中國文化故事,如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交、嵇康之死與《廣陵散》絕等,這些傳說和歷史故事使我愈益覺得古琴的神奇;二是以前也曾在電臺節目中聽過一些古琴曲,包括《梅花三弄》、《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覺得它們真是天籟之音,震撼心靈。當時見《古琴》一書書末還附贈古琴曲CD 一張,心想真是為讀者考慮得悉心周到。當一個對中國古琴不甚了解的讀者讀畢全書掩卷之時,聽聽C D 上的那十一首中國古琴名曲,心靈真的會遨游八方,思緒或會回溯萬里,直達林西莉在書中為我們描述的魏晉時嵇康偶得絕世名曲《廣陵散》的那個時空,或是李白《聽蜀僧浚彈琴》中所描繪的那個境界——“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而曲終之時,我們則可能會對當下的生存狀態,有一番新的感悟。對我們熱愛的電影,也或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林西莉的這本書,堪稱是一個西方人對連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之甚少的中國古琴的一次深入的心靈對話之旅。林西莉之與古琴結緣,始于1961 年初,當時她28歲,隨外交官丈夫來到北京,此前她已有近20 年學習西方古鋼琴和魯特琴的經歷。她抱著對神秘的東方古國及其文化的種種好奇與想象來到中國。行前,她的瑞典老師建議她學習琵琶,但她在莫斯科停留時遇到的一位蘇聯音樂家阿倫德教授卻堅決反對她學琵琶,并強調說,你“唯一的選擇是古琴”,因為它“是用來反思和感受心靈的樂器”。

  林西莉在北京的兩年里,一邊在北京大學留學學中文,一邊作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唯一的學員,跟隨溥雪齋、管平湖、王迪等古琴大師們學習中國古琴。這期間,正是中國經歷“大躍進”后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林西莉曾親眼目睹北大學生因饑餓而浮腫,而她本人也曾因營養不良而暈厥,不得不每周去協和醫院注射“蛋白質”以補充營養。這是一種當時只有特權階層才能享受的待遇,而林西莉的幸運還不僅于此。她第一次在北京大學跟一位楊姓的學生學習古琴時接觸到的那把古琴,竟然就是“一把明代(1368 ~ 1644)的琴,是他的家族傳承下來的”。而當她成為由溥儀的堂弟溥雪齋為會長的北京古琴研究會唯一一個會員時,她竟能有幸每天與一把唐代古琴為伴,并每天抱著這把有個絲綢琴套的唐代古琴坐著公交車在北京城往來于北大宿舍和坐落于護國寺旁邊的古琴研究會之間。至今想來,林西莉仍然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那把唐代古琴今天想來肯定已經價值連城了吧。想想看,如果今天有人天天抱著一把價值連城的唐代古琴坐公交車穿行于北京街頭,那該是件多奢侈的事!

  《古琴》這本書講述了林西莉在北京學習古琴的兩年中所經歷的人和事,以及她后來花了將近20 年時間研究中國古琴并將其傳之于讀者的心得。全書分“另一個世界”、“樂器”、“遠古及傳說”、“桃源夢”和“琴譜與彈琴技巧”五個部分。本書夾敘夾議,敘則娓娓道來如講故事;議則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將古琴這一樂器的器型、材質、構造、音色原理、彈奏手法、著名曲目及其內涵意境等,向讀者和盤托出,讓內行人深入其道,外行人也會樂得其趣。《古琴》強烈的敘事性,形象地描摹出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一個西方人眼中所見的中國文人在一種怎樣匱乏甚至難以為繼的物質生活情態下從事古琴文化研究,以及林西莉這個外國人與這種文化之間情感距離的微妙變化。盡管這種變化的方向始終沒變,她一開始就喜歡上了古琴,并意識到古琴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典型代表,尤其是文人生活理想的一種極致體現,從中可以體悟和挖掘到中國文化的本質精髓。否則,中國文人士大夫就不會將古琴列為“琴棋書畫”這一文人生活理想之首。

  書中展示了林西莉學習古琴的過程不啻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個慢慢領悟的過程。由于此前林西莉在歐洲已經“彈了二十多年古鋼琴(鋼琴的前身),又彈了六年中世紀的雙弦魯特琴”,所以她原本以為學習古琴是“小事一樁”,但她沒想到“其實不然”,“學習進度卻是難以描述的緩慢”。不僅如此,有一次當林西莉向她的老師王迪提出“是否可以要幾個音階或其他的練習帶回家彈”時,王迪竟然“無比震驚”,顯然她被激怒了。王迪告訴她,古琴是不可以被這樣對待的。后來,林西莉才慢慢明白,“古琴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用古琴來練音階當然是對它的褻瀆。這種樂器的品性可謂獨一無二,它發出的音能讓人類與大自然溝通,觸及人的靈魂深處”,它“是一面心靈的鏡子”。事實上,中國歷代琴人,尤其是明代以后的琴人,對待琴的態度都近乎神圣。所謂琴道,后來甚至發展到伴隨著一系列諸如沐浴焚香等儀式化的程式。在他們看來,“完美地彈出一個音絕不是目的”。“如果把它在恰當的時候恰如其分地彈出來的話,其實一個音也就夠了”,“關鍵在于彈琴者通過音樂達到對人生的領悟。古琴不但是一件樂器,更是一面心靈的鏡子”。

  “經過很長時間”,林西莉“才逐漸體會到這種態度如何貫穿了整個中國文化,就像書法一樣。這是一種再創的文化。追求強烈的投入感,輕松的和諧與祥和,通過模仿、迎合和放棄自我,從而達到得心應手、駕馭自如的境界”。

  林西莉在書中描繪她的老師王迪的教學方法,貫穿了上述精神而令人印象深刻并深受啟發。其實,當時的王迪僅比林西莉大幾歲,她與五個兄弟姐妹在其13 歲時成為孤兒,后師從管平湖學習古琴。王迪的教學方法之所以令林西莉印象深刻,一生不忘,是因為施教者對于古琴及其所連帶的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對相關教學法的藝術化的把握。王迪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形象和故事性的畫面,首先調動起林西莉的情感,即林西莉對古琴的情感和對相關音符的畫面意境的想象。這也是讓林西莉對古琴及其背后文化由產生濃烈興趣而至終身癡迷的關鍵原因。林西莉在書中向我們描繪了王迪第一次給她上課時啟發她什么叫“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王迪啟發她試著想象把珍珠一顆一顆擲下玉盤時的情景:“它們如流星落下但每一個音都聽得清清楚楚,清澈明亮,最后一切又恢復了寧靜。你試試!”林西莉繼續寫道,“有時,當我覺得畫面造作或難以捕捉時,王迪就拿出古老的刻本琴譜來給我看,書中用圖畫描繪了音和手的動作。效果是難以置信的好——那畫面立即讓我既聽到又看到了音調,一下子讓我豁然開朗”。

  林西莉在書中還告訴讀者,讓她很快與中國文化更容易親近起來的是,王迪在每次彈新曲前,都要給她“講一個長長的故事”,以使她“對曲子的氛圍有所了解。即便只是一段無足輕重的小調,例如描寫春天來臨的《春曉吟》”。她會“給我講那潺潺流水,講大自然在一個冬天的沉寂之后復蘇時的那些明亮的聲音。在彈輕快的、描寫纖弱的梅花不畏嚴寒在風中舞蹈的《梅花三弄》時也是如此”。“有許多曲子也和歷史上流傳的戲劇性的動人故事有關,那時候我們就能長時間地坐在餐桌旁,被帶入另一個時代”。比如長篇套曲《胡笳十八拍》之于蔡文姬、《廣陵散》之于嵇康、《高山流水》之于子期和伯牙、《十面埋伏》之于楚霸王項羽、《漁樵問答》之于出世問玄的嚴子陵和朱買臣、《陽春白雪》之于宋玉答楚王問、《梅花三弄》之于聶政刺韓的英雄故事、《鷗鷺忘機》之于漁夫和鷗鷺的關系所影射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莊周夢蝶》等等。所有這些故事都蘊藏了巨大的文化內涵,既具象又形而上,充滿了回味無窮的歷史遐思與哲學況味。

  寫到這里,我作為當代一個電影熱愛者倒不禁以為,其實這些故事個個都是絕妙的電影素材。在現代電影人的攝影機面前,說不定其中的不少故事都可以演化為精彩而受觀眾喜愛又有文化內涵的電影作品呢。

  《古琴》一書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持久魅力。林西莉差不多窮其一生之功研究中國文化,她幾年前曾以《漢字王國》一書獲得瑞典最尊貴的文學大獎“奧古斯特文學獎”。該書是林西莉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歷經20 多次訪問中國并多次親臨重要考古現場,親手通過田野調查,采集了大量與中國古文字有關的各種第一手資料,精選了200 多個漢字采取多角度形象化闡釋的方法向歐洲大眾介紹中國文字。此書在歐洲大受歡迎,一版再版,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中文熱。不久前,林西莉又以這本《古琴》再次獲得“奧古斯特文學獎”殊榮。最近幾年,林西莉與繼承了母親衣缽同為古琴家的王迪的女兒鄧紅合作,在歐洲大陸組織古琴演奏會,結果廣受歡迎,常常盛況空前,以致一票難求。

  因為看了林西莉的書而對古琴興趣益濃,同時也因為想得到更多關于古琴的知識,我習慣性地上網搜索,結果發現古琴現在在中國熱度高漲。琴人和古琴迷們不僅有“中國古琴網”這樣的平臺進行各種交流,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有幸在網上欣賞到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所有古琴名曲,包括已故古琴大師們的遺作,特別是其中有不少就是當時北京古琴研究會的大師們的遺作。有時我不免想到一個問題,林西莉這個外國人與中國古琴文化之間是一種多么微妙和神秘的關系啊,就像古今不少琴人們與古琴的關系一樣。因為在林西莉1961 年前去北京時,王迪所在的北京古琴研究會從來沒有招收過學員,更何況是外國學員。林西莉離開瑞典前往北京時,原本打算是學習琵琶的。她的老師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歷史博物館館長恩斯特為她寫了介紹信去莫斯科見阿倫德教授,也是為詢問到北京學習琵琶的門徑。但“這一誤解在我(林西莉——作者注)前往中國的路上就消除了”。林西莉與丈夫在北京的兩年里,她每天抱著一把中國唐代古琴坐公交車穿梭于隔著一面厚厚城墻的北京城,而她的丈夫卻從沒跨出使館一步。由此,林西莉愛上了中國,愛上中國文化和中國古琴,她的一生再沒有與其分離過。那么究竟是林西莉選擇了中國古琴?還是中國古琴選擇了林西莉?不管怎樣,中國古琴卻因了林西莉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這難道不是一種緣分?北京古琴研究會的大師們當時對林西莉是毫無保留的,而林西莉今天對古琴也毫無保留。林西莉窮其一生為了古琴所寫的這本洋洋灑灑23 萬字的《古琴》一書可以為證。

  這篇小文對《古琴》一書豐富內容的介紹,實在微不足道。我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去讀讀它,或許會得到比我更多的有趣感受。

來源:《電影藝術》2011年第1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18hdxxxⅹ在线 | 青草久久久久 | 丰满少妇久久久久久久 | 99热视| 欧美日韩亚洲激情 | 国产精品一区自拍 | 免费观看国产黄色 | 美女很黄很黄免费的 | 婷婷成人av | 久久久人成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 国产精品白浆 | 性欧美18|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美女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院品网 | 一区二区网站 | 欧美a在线| 久久久免费毛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www.com国产| 久久女| 欧美aaaa视频 |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 国产一二区在线 | 欧美少妇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91 | 黄色在线免费看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精品一区久久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在线 | 欧美胖老太一级毛片 | 成人一级毛片 |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成人黄色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中文字幕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