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歌行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dú)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shù)廂,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shù)千張。
飄風(fēng)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zhàn)。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shù),我?guī)煷肆x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選自《國學(xué)寶典》之《全唐詩》卷0167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fēng)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dāng)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dú)特風(fēng)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保ā墩{(diào)張籍》)。他的書法“其行草殊不減古人。”(黃庭堅〈山谷題跋〉)。書跡有《上陽臺詩》、《月下帖》、《醉中帖》等。著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注釋】
[1]少年:古稱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
[2]上人:對和尚的尊稱。
[3]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后筆走龍蛇,滿紙云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jié)交這個狂僧。魯公(顏真卿)亦為之心折,與師旦夕切磋筆法,獲益良多。他性情疏放,好飲酒,酒酣興發(fā),于寺壁里墻,衣裳器具,無不書之,自言“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與張旭時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傳世書跡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諸帖。其中《食魚帖》極為瘦削,骨力強(qiáng)健,謹(jǐn)嚴(yán)沉著。而《自敘帖》其書由于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fēng)韻蕩漾。真是各盡其妙。米芾《海岳書評》:“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jìn)退,莫不中節(jié)。”唐代詩人多有贊頌,如曼冀有《懷素上人草書歌》等。
[4]墨池: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漢張芝、晉王羲之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后世。唐裴說《懷素臺歌》:“永州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p>
[5]北溟魚:傳說中的北海里的大魚。亦作“北冥”。古人意識中北方最遠(yuǎn)的大海?!肚f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p>
[6]中山兔:中山的野兔。傳說此兔的毫毛能制出最精良的毛筆。中山,據(jù)《元和郡縣志》,“中山在宣州溧水(今江蘇溧水縣)東南十五里,出兔毫,為筆精妙?!?/p>
[7]箋麻:麻紙的一種。泛指精美紙張。
[8]繩床:亦作“繩床”。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以板為之,并用繩穿織而成。又稱“胡床”、“交床”?!稌x書·藝術(shù)傳·佛圖澄》:“迺與弟子法首等數(shù)人至故泉上,坐繩牀,燒安息香,呪愿數(shù)百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至於坐止,咸用繩床。”
[9]須臾:片刻。掃盡:一掃而盡。形容書寫的速度之快,不一會兒就把紙寫完了。
[10]颯颯:形容風(fēng)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11]怳怳:同“恍恍”。蒙眬不清。亦作“恍怳”,心神不定。
[12]盤:旋轉(zhuǎn)。蹙:收縮。形容書寫時筆鋒的運(yùn)轉(zhuǎn)、纏繞狀。
[13]屏障:亦作“屏鄣”,屏風(fēng)?!稌x書·阮籍傳》:“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nèi)外相望,法令清簡?!碧贫鸥Α俄f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p>
[14]王逸少:即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xué)張芝,亦學(xué)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yù)為“龍?zhí)扉T,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zhuǎn)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nèi)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chuàng)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fēng),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與子王獻(xiàn)之被后世并稱“二王”。張伯英:即張芝。(-約192),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張煥曾任太常卿。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dāng)時字字區(qū)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于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dú)創(chuàng)性,在當(dāng)時影響很大,有草圣之稱。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15]浪:空。
[16]張顛:即張旭,生卒不詳。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yè),有稱于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dá)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xué)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tǒng)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chuàng)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dān)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并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shù)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diǎn)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癡,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fēng)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边@是一位真正的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后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shù)史上絕無僅有的。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不足數(shù):謂算不了什么?!端螘こ翍c之傳》:“蕭斌婦人不足數(shù)。其餘將帥,并是所悉,皆易與耳?!彼瓮醢彩逗蛥怯枫炅涸姟罚骸拔覒胁蛔銛?shù),君材乃自強(qiáng)。”
[17]師:效法,學(xué)習(xí)。不師古:不效法古人。《書·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説攸聞?!薄端螘ざY志一》:“師古而不適用,王莽所以身滅?!碧贫鸥Α缎写握蚜辍吩姡骸拔奈锒鄮煿?,朝廷半老儒?!?/p>
[18]渾脫舞:“渾脫”,唐代流行的一種武舞。見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開元五載,余尚童稚,記于偃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dú)出冠時”。公孫大娘:唐玄宗時的舞蹈家。劍器: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武舞,舞者為戎裝女子(見《文獻(xiàn)通考。樂考。樂舞》。劍器渾脫:指把“劍器”和“渾脫”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舞蹈。與前句連在一起,大意是說人的本領(lǐng)多與人的稟賦愛好及自身努力相關(guān),不一定是象李十二娘那樣是公孫大娘所親自示范教導(dǎo)的。李十二娘:公孫大娘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