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邈創隸書
按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為縣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以御史。以奏事煩多,篆字難在,乃用隸字以為隸人佐書,故曰隸書。
——摘自“國學寶典”/唐·張懷瓘《書斷列傳》卷一
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復。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曰“隸書。”
——摘自“國學寶典”/唐·張懷瓘《書斷列傳》卷一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一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一個縣里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文件的抄寫。后來,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云陽縣(在今天陜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的一個監獄里。
在監獄里,整天沒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文件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一種改變小篆體字寫法的念頭。在監獄里想了幾年,出獄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幾年,整整十年過去了,程邈在篆書的基礎上,把篆書簡化演變,把原來篆書比較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形,在字的結構上,把原來的像畫畫一樣象形結構變成筆畫形式,這樣一來,漢字就比原來更好書寫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歷經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個隸書字寫成一個奏本,并送給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對程邈十分贊賞,就任命他為御史。當時,各種上報給皇帝的公文很多,篆體字又很難寫,所以使用隸書的人就多了起來。
因為這種字體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員使用,寫起來又很方便,所以稱作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