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
字號:初名學乘,字枚叔,后更名絳,號太炎,后又改名炳麟
生卒: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
年代:清末民初
籍貫:浙江馀杭人
評價: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一代儒宗
相關(guān)研究
(一)注疏
- 《國故論衡疏證》,龐俊注,1940年華西大學鉛印本。僅含中、下卷;郭誠永補注上卷,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全排印本。
- 《齊物論釋注》,繆篆注,油印本。未見。
- 《齊物論釋訓注》,荒木見悟注,九州大學文學部哲學研究會《哲學年報》29-31。未見。
- 《章太炎選集》(注釋本),朱維錚、姜義華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訄書詳注》,徐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 《文學總略注》,程千帆《文論十箋》,朱東潤《中國歷代文論選》。
(二)編選
- 《章太炎的白話文》,1921年泰東圖書館排印本;藝文出版社1972年版;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太炎文錄續(xù)編》,臺北:新興書局,1956年。
- 《章太炎醫(yī)論》,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7年。
- 《章太炎尺牘》,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4年初版
- 《章太炎政論選集》(上,下),湯志鈞編,中華書局,1977年版。
- 《章太炎年譜長編》,湯志鈞編,中華書局,1979年。
- 《章太炎傳記資料》,朱傳譽,臺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
- 《章太炎選集》,朱維錚,姜義華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章炳麟論學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年。
- 《章太炎先生家書》,湯國梨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 《章太炎年譜摭遺》,謝櫻寧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 《章太炎學術(shù)年譜》,姚奠中、董國炎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 《章太炎學術(shù)史論集》,傅杰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 《章太炎生平與學術(shù)自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 《章太炎書信集》,馬勇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版。
- 《章太炎講演集》,馬勇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版。
- 《章太炎醫(yī)論》(第二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年1月
(二)論著
- 《章太炎著述中佛家思想之考察》,黃貴華,香港:能仁書院碩士論文,1984年。
- 《論章太炎》,李潤蒼,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章太炎思想研究》,姜義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章太炎思想研究》,唐文權(quán),羅?;荩A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 《章太炎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選》,章念馳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章太炎的哲學思想》,何成軒,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章太炎生平與學術(shù)》,章念馳,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版。
- 《章太炎》,姜義華,東大出版社,1991年版。
- 《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tǒng)的沖擊》,王泛森,時報出版社,1992年版。
- 《章太炎傳》,湯志鈞,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 《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經(jīng)典——章太炎卷》,劉夢溪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章太炎評傳》,姜義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 《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陳平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 《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陶緒,史革新,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章炳麟評傳》,姜義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 《章太炎傳》,許壽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 《章太炎主體性道德哲學研究》,張春香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03月01日。
- 《康章合論》,汪榮祖,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1988年。
- 《章太炎研究》,汪榮祖,臺北:李敖出版社,1991年。
- 《章太炎傳》,張兵,團結(jié)出版社,1998年2月。
(二)論文
- 〈章太炎在中國革命報刊地位之研究〉,曾艷雄,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68/碩士。
- 〈章太炎的思想之研究〉,王泛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71/碩士/。
- 〈晚清章太炎,陳天華,秋瑾革命文學之研究〉,孫嘉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73/碩士。
- 〈章太炎齊物論釋之研究〉,蘇美文,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版。
- 〈整理國故運動之研究:以章太炎,胡適,顧頡剛為例〉,張中云,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85/碩士。
- 〈論章太炎對儒學的批判〉,張至淵,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85/碩士。
- 〈章太炎及其史學精神研究〉,周傳瑛,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國文學系/85/碩士。
- 〈章太炎《齊物論釋》莊佛會通思想之研究〉,黃建邦,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91/碩士。
- 〈析論章太炎的先秦諸子學〉,蔡惠芳,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91/碩士。
- 〈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黃翠芬,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93/博士。
- 〈章太炎著述中佛家思想之考察〉,蔡貴華,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8月。
- 〈章太炎語言文字之學的知識(精神)系譜〉,黃錦樹,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 〈章太炎語言文字學研究〉,陳梅香,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7年6月。
- 〈晚清章太炎,陳天華,秋瑾革命文學之研究〉,孫嘉鴻,埔里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三)期刊
- 〈章炳麟先生的思想與著作〉,姚漁湘,《大陸雜志》,第13卷,第2期,1956年7月頁46-50。
- 〈章炳麟先生別傳〉,但植之,《大陸雜志》,第23卷,第11期,1961年12月,頁372。
- 〈余杭章氏之經(jīng)學〉,袁乃瑛,《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6號,1962年6月,頁219-258。
- 〈章炳麟(上)-「文苑風云五十年」第二章之二〉,陳敬之,《暢流》,第28卷,第11期,1964年1月,頁5-7。
- 〈章炳麟(下)-「文苑風云五十年」第二章之二〉,陳敬之,《暢流》,第28卷,第12期,1964年2月,頁7-9。
- 〈章炳麟之生平及其學術(shù)文章〉,林尹,《孔孟月刊》,第14卷,第11期,1976年,頁16-23。
- 〈章太炎的儒家觀〉,陸寶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民國77年12月,頁22。
- 〈章太炎先生之學術(shù)成就〉,高明,《孔孟學報》,第58期,1989年,頁309-317。
- 〈論章太炎之齊物論釋〉,陸寶千,《香港大學章太炎,黃季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民國78年5月。
- 〈章太炎的道家觀〉,陸寶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民國79年6月,頁20。
- 〈章太炎的史學觀〉,陸寶千,《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民國79年6月,頁19。
- 〈章太炎之論墨學〉,陸寶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0期,民國80年6月,頁10。
- 〈章太炎之法家觀〉,陸寶千,《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民國80年6月,頁10。
- 〈孫中山與章太炎〉,賀凌虛,國父一二五誕辰-中山學術(shù)論文集,1990年11月。
- 〈章太炎先生的齊物論釋〉,黃錦鋐,《師大學報》,1991年。
- 〈章太炎思想簡論〉,董平,《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12月。
- 〈章太炎的法相唯識哲學〉,麻天祥,《哲學與文化》,1992年6月。
- 〈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陸寶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民國81年6月,頁17。
- 〈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陸寶千,《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2年6月。
- 〈求是與致用-章太炎學術(shù)思想核論〉,陳平原,《中國文化月刊》,1992年12月。
- 〈章太炎的語言學和佛學〉,汪啟明,《中國語文通訊》,1992年7月。
- 〈章太炎的革命論與佛學,王學鑄鎔為一〉,吳雁南,《中國哲學史》(復印報刊資料),1993年第2期。
- 〈章太炎齊物論釋之分析-章氏以佛解莊詮釋理路之探討〉,王樾,《淡江史學》,1994年。
- 〈章太炎相對主義哲學述評〉,吳宏偉,《北方論叢》,第3期,1995年。
- 〈試論章太炎的國學〉,周雙利,《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第4期,1995年。
- 〈章太炎與諸子學〉,羅檢秋,《中國哲學史》(復印報刊資料),第5期,1995年。
- 〈試論侯外廬與章太炎的先秦學術(shù)史研究〉,方光華,《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年。
- 〈試論章太炎的國學〉,周雙利,《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第4期,1995年,頁8-13。
- 〈章太炎的民族主義-中國近代自由民族主義典范形成析探〉,李朝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1期,1996年,頁173-216。
- 〈建立宗教論疏解〉,陳強,《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8月。
- 〈章太炎人文思想論〉,王玉華,《孔孟月刊》,1998年4月。
- 〈章太炎與因明學〉,沈海波,《正觀》,1998年6月。
- 〈章太炎的道德,宗教思想〉(上,下),王玉華,《孔孟月刊》,1998年10,11月。
- 〈論清末學術(shù)中經(jīng)學與史學的交替-章太炎民族史學的形成〉,李朝津,《思與言》,第36卷,第1期,1998年3月,頁1-37。
- 〈試論章炳麟古文經(jīng)學的革命情懷〉,張昭君,胡維革,《史學集刊》,第1期,1998年,頁44-56。
- 〈辛亥革命前章太炎激進思想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性質(zhì)〉,王遠義,《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shù)》,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 〈批判的漢學與漢學的批判:章太炎對考據(jù)學的反省及對戴震漢學的闡釋〉,丘為君,《清華學報》,新29卷,第3期,1999年9月,頁321-364。
- 〈章太炎與近代史學〉,陳其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1期,1999年,頁37-46。
- 〈章太炎的《春秋左傳》研究〉,張昭君,《史學史研究》,第1期,2000年,頁14-20。
- 〈章太炎與臺灣〉,王飛仙,《新史學》,民國90年9月,頁105-127。
- 〈章太炎與墨學〉,解啟揚,香港人文哲學會網(wǎng)頁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四)研討會論文
- 〈章太炎的宗教觀〉,鄭志明,華梵大學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shù)研討會,民國89年5月27日。
- 〈章太炎對諸子起源的看法及其影響〉,張榮華,民國78年4月,章太炎,黃季剛國際學術(shù)會議宣讀(香港大學)(傅武光)。
- 〈章太炎的諸子學〉,張榮華,民國78年3月,章太炎,黃季剛國際學術(shù)會議(香港大學主辦)(傅武光)。
- 〈章太炎的史學〉,李朝津,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shù)研討會,臺北,1998年11月5-7日。
- 〈超越時間與空間:章太炎辛亥革命后期思想〉,李朝津,晚清國族建構(gòu)研討會,臺北,1年6月20日。
- 〈章太炎論「義相對相反」之理據(jù)性辨析〉,陳梅香,第二屆國際暨第六屆全國清代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11月。
- 〈章太炎方言研究的保守與創(chuàng)新〉,陳梅香,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七屆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河北:石家莊師專,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