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
穆克宏
徐陵是六朝駢文大家,今存駢文80篇,詩歌40首。他的駢文與庾信齊名,是后世駢文的典范。他的詩歌數量不多,但仍有較高的成就。令人詫異的是,這樣一個著名作家,竟為文學史研究者所忽略。有的文學史僅用三兩行文字稍作評介,有的文學史干脆不加論列。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擬對徐陵作比較全面的論述。
劉師培論陳代文學說:“斯時文士,首推徐陵”。這是說,陳代作家,以徐陵最為重要。
徐陵的詩文,根據他一生的經歷,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梁武帝天監六年(507)至太清二年(548)。即徐陵42歲之前。此時主要在蕭綱身邊過著比較平靜的文士生活。此時駢文有《鴛鴦賦》、《玉臺新詠序》等!而x鴦賦》是與蕭綱的唱和之作。此賦具有詩化的特點。《玉臺新詠序》是駢文的名篇,前人許為《徐集》之壓卷。這時興起的“徐庾體”和宮體待,徐陵是重要作家。徐陵的《新亭送別應會》、《內園逐涼》、《春日》、《劉生》、《隴頭水》、《烏棲曲》等,都是比較好的詩篇。
第二個時期,是徐陵出使東魏、北齊時期。從太清二年(548)至紹泰元年(555)。此時徐陵寫了著名的駢文《在北齊與楊仆射書》。徐陵寫作此書之目的的是為了返梁復命,而齊人拘留不遣,陵乃致書于仆射楊遵彥。書中對齊人拘留不遣的種種理由一一加以駁斥。寫得深切透徹,充滿感情。清譚獻認為“孝穆終當以此為第一。”《與王僧辯書》表達歸國的意愿,亦頗為感人。
第三個時期,從徐陵歸國至世世,即從梁元帝承圣四年(555)至陳后主至德元年(583)。徐陵晚年,生活在皇帝身邊,草擬了許多詔書。還寫了《冊除公九辭文》,此文雖是大手筆,并不足道。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答周處士書》、《與李那書》等。這都是他駢文的佳作。晚年詩歌,《雜曲》作為一首宮體詩,引人注意。《別毛永嘉》是徐陵去世之前送別毛喜出任永嘉內史而作,詩人希望毛喜能夠振興朝綱,表現了他對人世的留戀和對友人的信任。徐陵有兩首歌詠邊塞題材的樂府詩,即《出自薊北門行》和《關山月》,其寫作時間難以確定。
《陳書》本傳說徐陵為“一代文宗”。今天我應給徐陵一個正確的評價,而不應抹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