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遺產》2003年第一期目錄及提要
趙壹生平著作考 趙逵夫(1·4)
本文就漢代作家趙壹生平事跡的若干問題作了辨析,包括趙壹的名與字、籍貫、生卒年及其重要作品的寫作年代等。
關鍵詞 趙壹 生平考證 漢代作家
大明泰始詩論 陳慶元(1·11)
南朝從劉宋元嘉到梁初沈約謝世,約九十年。詩歌從古奧又未免有些蹇礙的元嘉古體,嬗變為清暢流利、講究聲律的永明體,中間還有一個大明、泰始時期。本文對大明、泰始時期的文學作了時間的界定,對這一時期詩風嬗變的整個進程作了深細的探討,分析了顏延之、鮑照、謝莊、(前期)江淹等人在這一時期分別所起的作用,認為大明、泰始時期的詩歌是從元嘉古體發展到永明新體的中間重要環節。文學史的研究,重視這類中間環節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關鍵詞 南朝 大明泰始 顏延之 鮑照 江淹
佚存日本的唐人詩集《雜抄》考釋 王 勇(1·22)
《雜抄》系新近發現的唐人樂府詩殘集,屬日本抄本,現收藏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現存12紙,寫詩34首,另附1篇散文,據初步考訂,其中詩18首不見于《全唐詩》,2000年先有日本學者為文介紹,此是中國大陸第一次發表該殘卷的一些情況。
關鍵詞 《雜抄》 唐人樂府殘集 日抄本
再說《舊唐書·李白列傳》 [美國] 倪豪士(1·32)
自古即有學者提出批評,認為《舊唐書·李白列傳》存在錯誤。因該列傳在正史中,所以他們都當然認為它是歷史傳記。但是該傳文的簡潔構造和一個典故鏈條(Chain of Allusions),令人想起它應該算是文學傳記。本文認為,《舊唐書·李白列傳》是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述了作為道教“謫仙”李白的文學傳記。為了支持這個假設,本文提出有關的資料,并對該傳文逐句加以討論。
關鍵詞《舊唐書·李白列傳》 文學傳記 謫仙
宋人說諢話與《問答錄》
——《宋元小說研究》訂補之二 程毅中(1·37)
《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是一本宋代通俗小說集,但內容復雜多樣,難以定性。本文從其主要特征確定為說諢話的話本。
關鍵詞 說諢話 宋人話本
也論《東坡易傳》的作者和系年
——與謝建忠先生商榷 金生楊(1·42)
《東坡易傳》是三蘇父子合力完成的一部力作。它經歷了蘇洵初撰,蘇轍解《易》,蘇軾初成于黃州、再訂于儋州的寫作歷程。其中,蘇軾用力最勤,成效最著。《四庫全書總目》所言三蘇合力為之,“題曰軾撰,要其成耳”之說極是。
關鍵詞 三蘇 《東坡易傳》 寫作歷程
對姚玉光先生與我“商榷”的回答 陳祖美(1·49)
一、“姚文”是“商榷”,還是用“滑稽”、“一意孤行,在牛角尖里鉆不出來”、“穿鑿附會,生拉硬扯”、“閹割”李清照等等無理言詞,對我冷嘲熱諷?二、“姚文”中不僅對“自裁”、“起復”等詞的使用是似是而非的,而他把近人梁令嫻《藝蘅館詞選》認為是“明人田藝蘅的”、用小說中的話冒充史書的記載來反駁我……這一切難道能叫學術和商榷嗎?三、對姚玉光專著《中國女性文學史》的幾點疑慮和幾句結語。
關鍵詞 梁令嫻 《藝蘅館詞選》 《聲聲慢》 (《鳳求凰》)
流水高山萬古心
——《南岳倡酬集》論析 王利民(1·56)
朱善、張栻、林用中三人作衡岳之游。山水之興、哲理之思和吟詠之樂交融匯聚,結集為一部《南岳倡酬集》。《南岳倡酬集》深邃的哲思是通過心靈空間來表現的。該集中“心”字的出現頻率很高。朱、張、林南岳之旅的哲學背景主要是儒家的心學思想,其藝術氛圍也靠老莊“游心”的觀念去構造。我們可以說南岳之旅是“澄懷味象”的山水心和“含道應物”的天地心相融會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 《南岳倡酬集》 山水心 天地心 塵寰心
趙弼生平著述考 李劍國 陳國軍(1·65)
本文考證趙弼的生平事跡,包括籍貫、生卒年、仕歷、著述及后裔等。主要結論是:趙弼是明重慶府巴縣(今重慶)人。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四年(1364),約卒于明景泰元年(1450)稍后。永樂元年(1403)以明經修行薦舉入仕,歷任新繁、資縣、漢陽三縣儒學教諭。宣德八年(1433)七十歲致仕,家漢陽。正統中曾寓居麻城,卒葬漢陽。永樂中至宣德三年創作《效顰集》,后又續補,約正統元年(1436)定稿。宣德七年修《漢陽府志》。致仕后著《雪航膚見》十卷、《事物紀原刪定》二十卷。
關鍵詞 趙弼 生平 著述
讀《曲海總目提要》札記 陸萼庭(1·75)
《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正誤 幺書儀(1·83)
梁啟超的詞學研究 劉 石(1·91)
簡論近體詩格律的正與變 霍松林(1·104)
以“五心”鑄造成就的趙景深先生 鄧紹基(1·118)
辨“日邊來” 識“真太白”
——《望天門山》新解 韓大偉(1·126)
《醉翁亭記》仿效《孫子兵法》 羅 漫(1·129)
聞一多為黎昔非題《耕夫謠》 黎 虎(1·130)
學術綜述
李清照“內心隱秘”爭鳴述評 王兆鵬 郭明玉(1·132)
讀者·作者·編者
《杜仁杰生平考略》訂補 周 郢 (1·137)
學術動態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培養工作研討會”召開 (1·10)
札記
“文正”即蔡卞 張忠綱(1·64)
《石壕吏》答問別解 房日晰(1·90)
學術活動報道
“第二屆中國古代小說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召開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