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辟溪徑開生面 辛勤耕耘結碩果
鄭叔方
據我所知,顧大明學畫起步較晚,真正步入“繪途”還是調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工作之后的事。置身藝術院校良好的藝術氛圍中,大明學起畫來如饑似渴,人物山水并舉,臨摹、寫生、創作反復交遞進行,終于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成果疊出,頻頻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型活動中展出和獲獎。近年來,他博涉約取,學有專攻,認定了青綠山水。
追溯中國山水畫史,先有青綠山水,后有水量淺絳山水,青綠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兩種顏色而矣。中國六朝時期墓室壁畫中青綠山水雛形,在敦煌壁畫中也有相當可觀的青綠山水畫背景。隋唐以后漸趨成熟,直至明清,歷朝歷代,多家輩出,大明就是這樣一個在少人問津的冷空里,發展自己的藝術的青年畫家。他不圖名不圖利,默默地耕耘在自己所熱愛的青綠山水畫中。大明是個很勤奮的人,這些年他不斷地探索研究,埋頭苦干,力圖找出一條適合于自己的更準確的藝術語言。他的青綠山水畫,打破傳統的畫法,拼其繁復,取其精華。他很睿智地把古人的東西,融入在自己的作品里,再加上現代的構成手法,使他的作品既清新典雅,又具有現代韻味。尤其適合表現江南水鄉題材的作品。那一幅幅濕潤、恬淡、空靈、迷朦之意境深遠的作品,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皇皇巨構綿延不斷。凡事盛極而蓑是必然,青綠山水留給后人的發展空間余地很小,特別是到了近代,批“四五”、捧石濤,八大,倡筆墨,而專攻青綠山水的畫家已不多。
搞藝術,不怕鉆“牛角尖”,走極端,只要你在某個領域某個單項上有所建樹已經不容易了。顧大明畫青綠山水可謂知難而進,百折不回,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實踐,已初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這里出版的是顧大明的第二本以青綠山水命名的畫集,畫得好不好,不能由某個人去定標準,應當由讀者去評判,由時間去評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