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齡新桃花源記
根據(jù)古代浪漫主義大師陶淵明在干古名篇《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人間仙境,張瑞齡先生創(chuàng)作了一篇《新桃花源記》,文字樸實,渾然一體,膾炙人口,美不勝收。
新桃花源記
廿世紀中,古都人駕車從業(yè)。冒沙行,未記路遠近。
驀現(xiàn)白楊林,羅列如格步,中夾桃樹,花鮮葉美,瓣落雨紛。甚為不解之。轉(zhuǎn)彎行,又逢松林。
林茂綠源,碧水青山。翠竹隱口,蔭隙透陽光。無車船,曲徑入。山路狹,景宜人。急行數(shù)百步,風清氣朗。神怡心曠,樓閣巍然。觀稻田、清池、葦菱從屬。彼岸相通,魚鳥逸聞。毫無奢侈造作,邑民服著,儒雅饗人。稚齡束髦,知榮辱憂樂。
令斯人,甚為驚。此境何來,疑惑之。萬戶千家,無煙無塵凈食。居者見其未人,彼此問訊。皆云為防污染臟亂,為政者志人,共辟新境,為勝界焉,與今污染源隔。建和諧盛世,觀清瑩河漢,豈思升晉。造福萬代為誓言,情衣無惜惋。社區(qū)之仆引覽諸家,嘗鼎臠食。至翌日,欲去。一老嫗囑云:"此舉當廣而效也"。
已出。車裝船,又轉(zhuǎn)水路,心中贊之。歸府下遵信守,述彼此。管者派各部人共往,學以為志。釋迷,走科技路。
途遠知良驥,乃為實也,行之,皆應向往,求果,有始終。國人當借鑒者。
陶淵明昔作桃花源記乃幻想之仙境,而今中央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決策,乃為全黨全民之奮斗目標。故步其原文每句末字與字數(shù)而和新記,愿我國早達和諧勝境盛世。丙戌年夏月張瑞齡并記
張瑞齡先生這篇《新桃花源記》,以詩人的浪漫,以作曲家的奔放,以設(shè)計師的架構(gòu),以指揮家全局在胸的恢宏氣度,描寫了二十世紀首都一位從亞者;r由于=丙現(xiàn)代文明"的陣痛,驅(qū)車在漫天風沙之中,突然來到一個白楊森茂,曲徑通幽處,徒步入內(nèi),眼前呈現(xiàn)一副仙境。田疇沃野,麥浪稻海。藍天碧宇,氣朗風清。亭臺樓榻,鐘靈毓秀。鳥語花香,魚翔淺底。尊科學,倡文明。沒有車囂機隆,沒有沙暴酸雨,沒有爾虞我詐。民風淳樸,食足衣豐。從咿呀小兒皆尚德之榮辱。人與自然,共依共榮,一派和諧盛世。此文,不失為-副充滿希望和愿景的壯美畫圖,是一曲激情燃燒的對祖國發(fā)展藍圖和人民大眾生活之勝境的美好向往的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