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盤礴 筆頭溢香
——觀趙世君墨梅新作
朱自謙
解衣盤礴的典故出于戰(zhàn)國宋之秩事。它的含義是希望不受拘束,而能得到自由創(chuàng)作之情緒,成為后世文人畫家要求解放個性的口頭禪。之所以拈出這個典故是因為看到趙世君墨梅的表現(xiàn)手法酣暢淋離。
世君是我的畫友,在京城闖蕩數(shù)年,精研書法,尤善榜書。同時畫藝裴然,時有佳作。世君喜以行草書寫梅,興之所致,伸紙潑墨,鷹起鵲落,隨意點染。活力、精神、情感一時俱現(xiàn),佳作于是成矣!曾得雅號曰:京城一枝梅。
初春之際,天道小寒,世君折簡相邀,二三同道飲酒觀畫,我亦欣然前往。進入世君畫室,只見一面墻上滿掛著世君新作的墨梅,姿影橫斜,但覺暗香浮動,嫩寒春曉,使人頓如入于無憂林下,置身香雪海中。
畫梅之道,由來久矣。唐時即有以專畫梅而名之者。至五代崔白專用水墨,深得水邊林下之致。后米元章、冕補之輩,工寫墨梅,橫絕一世。趙子固、王元章、吳仲圭、丁野堂輩皆為宋元間寫梅之著名者,明清之際,尤多擅手。要之,疏而嬌、繁而勁、老而媚、清而健:梳風(fēng)洗雨,臨風(fēng)帶雪,總堪稱之為妙筆也。止于當(dāng)世2情緒與審美取向大變。昔放翁之詠梅,寂寞清苦、自標(biāo)孤高。林迪之詠梅,飄逸疏簡、古拙野逸。王元章謂:"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不要人夸艷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到了毛澤東手中,則:"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其氣勢、意象和文采給人一種大異于前人的感受,加上風(fēng)靡一時的紅梅贊。畫家們二時間紛紛筆瞧丹朱,畫界的梅樹都成了紅梅的世界。這其間自然也有出類撥萃的高手,名家輩出,白不待言。
世君畫梅的路子是寫意手法。寫意者,借自然之景,寫自我心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過筆墨意象的表現(xiàn),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審美情趣。世君正是循著這樣的一條道,一步步跋涉過來的。對傳統(tǒng),他下過大功夫。面對滿目豐碑,大家林立,杰作星躍的漫漫長河,先輩們那種窮其心智,盡其才華,務(wù)使作品完善精熟的敬業(yè)精神,給了他巨大的力量,但那種自告首窮經(jīng),磨穿鐵硯仍不能擺脫前輩陰影籠罩的"漸修"法式,也使他十分警覺。藝術(shù)的可貴之處就是要有個性。人人都這樣說,但要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看別人的作品,我們可以下個判斷:這是陽剛,那是陰柔:這類顯得古拙,那類較為雍容……那么在看自己的作品時,往往就很難定位,哪是自己的長,哪是自己的短,下一步該怎么走?這需要一種襟懷,它包含著作者的性靈、哲思、學(xué)養(yǎng)和品格。認(rèn)識到了,實踐中能不能干得好,這當(dāng)然又是一個問題。我認(rèn)為世君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就比較得當(dāng)。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有所為必有所不為,必有取舍。按照自己的認(rèn)識、修養(yǎng)來從事創(chuàng)作,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繪畫語言。毫無疑問,世君的墨梅承襲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特點和美學(xué)風(fēng)范,從他的筆墨設(shè)置和圖形構(gòu)成中你也可感到其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他的畫,縱咨野逸,墨氣淋漓,疏疏密密的交織中,充分發(fā)揮了線的表現(xiàn),有十分鮮明的中國畫特質(zhì)。他筆下的梅花,枝分老嫩,花按陰陽,筆墨顛狂,不顛狂不可稱其為佳也。其所寫梅,白花者如玉女,紅花者似壯士。如竹之清,似松之實,歲寒三友,豈有虛哉。世君在畫梅中所取得的成績,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也。
世君乃楚湘之人,性格假介。這在其作品中,時有流露。昔人云"文如其人",又云"書如其人"。我又道"畫如其人",何哉?畫之表現(xiàn)雖復(fù)雜些,曲折些。然而,"曲徑通幽",又豈能逃得了呢。
世君壯年,敏而好學(xué),悟性又好。贈其四字曰:"寧靜致遠(yuǎn)"。饃而不舍,必期大成。觀畫有感如些,并系二十八字于后:寫梅雅操不尋常,筆墨精研積學(xué)養(yǎng)。悟到神情飄渺處,揮灑自在古馨香。
丙戊清明于江南紫微山房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