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xx国产_蜜桃精品视频_久久成人国产精品_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做人人_久久91久久_亚洲成人在线视频网

之佛緣叢書

 

           

佛緣叢書序

                    

                                     

     浮躁、不安、憂郁、迷惘 , 是現代人的現代病。

     在鋼筋混凝土澆鑄的房子里 , 他們被切斷了與自然母親的融洽聯系 ; 在犬牙參互牢不可破的人際關系網里 , 他們被剝奪了彼此坦誠相見的勇氣 ; 在崇慕浮華、人情冷暖織成的生存環境里 , 他們不得不戴上一副假面具違心地生活……

     這就是現代人 二十世紀末的現代人。

     失去本來真面目 , 幻來新就臭皮囊,F代人的痛苦 , 根源于對五光十色的物質世界的追求 , 而失去了人性的清純無邪 , 假作真時真亦假。他們在物欲的大潮中頭出頭沒 , 絞盡腦汁搜索枯腸地追逐著虛幻的假相。而那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 卻被淹沒在塵世的喧囂之中 , 被遮蔽在掀天揭地的萬丈紅塵之后……

     然而 , 不論在什么時候 , 本心的呼喚從不停止。雖然人們在狂躁煩熱之時聽不到它的聲音 , 但每當夜氣清明之際 , 它就會回響在每個人的腦際。

     當一點悟心從生命的源頭圣潔地綻放的時候 , 人才知道他所苦苦鉆營的 , 是多么的虛幻不實、猥瑣穢濁 ! 顧影自慚之余 , 他們不禁悲嘆于生命的蒼白、萎縮 , 而捫心自問 :

     , 到底能不能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 ?

     答案是 : ! 這種變腐朽為神奇 , 化塵境為詩境的藝術 , 就是紫色菩提 , 亦即禪學的態度。

                                     

     對于先知先覺者來說 , 禪是一種切切實實的生命的境界 ; 而對于沉迷物欲的現代人來說 , 禪則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 一個揚棄物欲撥落塵勞才能升華到的境界。禪熱忱而執著地相信,人人都是初嬰,人人都是赤子,人人都從天真純潔的兒童長大。小時候,沒有心機,沒有權術,沒有染著束縛。而當人慢慢長大,便漸漸陷入了癡迷魔障。聲色犬馬迷惑人,貪嗔逸樂污染人,名枷利鎖束縛人,善良的天性慢慢消失,人慢慢學會了勾心斗角、欺瞞暴戾 , 終于陷身煩惱深坑,逃不出利欲火毒,再也尋不回清純的心情,得不到自在的生活了 ! 通過火中生蓮花、煩惱即菩提的體證 , 圣潔的悟之花燦然綻放:我越是一一攀爬天下山水 , 越知道五光十色的塵世沒有生命的真諦 , 找不到恒久平安幸福的出路。我若把生命寄托在塵世里 , 以財色名利為出路 , 我就永遠見不到您 -- 清明的生命境界了 ! 一切疲勞 , 一切憂苦 , 一切七情六欲 , 都是風前燭光 ; 我自有一切淡泊 , 一切寧靜 , 一切灑脫!

     禪的這份淡泊、寧靜、灑脫 , 我們完全可以在《佛緣叢書》里感受得到。這套《佛緣叢書》 , 正是一副供躁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因此 , 在體裁上 , 以清言為主。清言 , 又稱清語、冰言、雋語等等。所謂 " ", 即是與混濁的塵世相比而言的清明美好的境界。

     清言這種體裁 , 在唐宋以前以《世說新語》為代表 , 但卻如鳳毛麟角。它的大量涌現是在唐宋以后 , 這主要是受了禪宗語錄的影響。中唐以后記載高僧談話的禪宗語錄大為盛行 , 到宋代出現了摹擬它的儒家學者的語錄 , 如《朱子語類》等等。只是這類語錄多注重道德訓誡 , 能供作文學鑒賞的不多。到了明代 , 特別是明代末期 , 由于道德桎梏有所松馳 , 文人們可以自由大膽地表露性靈 , 文壇上涌現了一批極具個性、創造欲望極為強盛的才子 , 性情的解放達到了最高潮 , 從而出現了《幽夢影》等浩如煙海的清言類著作。只可惜 , 由于種種原因 , 對明清時代的清言 , 在中國普遍為現代人所知的 , 只限于《菜根譚》而已。然而 , 菜根譚只是冰山一角 , 在冰山的下面 , 才是它更大的富有內涵的主體。而且 , 不論從語言的清美還是從思想的警拔上 , 它們與《菜根譚》相比 , 都毫不遜色 --

     明末文學家陳繼儒名重當世 , 不但寫了《小窗幽紀》 , 而且還寫了《巖棲幽事》、《安得長者言》、《模世語》、《太平清話》、《狂夫之言》等一批清言類著作 , 而倍受稱譽 :" 熱鬧中下一冷語 , 冷淡中下一熱語 , 人都受其爐錘而不覺。 "( 沈德先《安得長者言跋》 )" 喚醒人心而膾炙人口者 , 已久且多。 "( 清人石成金評《模世語》 ) 明末文人吳從先與陳繼儒交往甚篤 , 所著《小窗自紀》 , 書名即是受了《小窗幽紀》的啟發 , 《小窗幽紀》中也屢屢稱引、闡發陳繼儒的觀點。同樣 , 《幽夢影》的著者張潮對陳繼儒也是心儀神往 , 表露出了無限仰慕之情……

     至于張潮本人 , 著成《幽夢影》后 , 更是風靡一時 , 激發起了百十位學者共同欣賞、評點的熱情 , 受到歡迎的程度 , 大大超過了《菜根譚》。林語堂先生在《張潮的警句》中說 :

               大自然整個滲入我們的生命里。大自然有的是聲音、顏色、形

          狀、情趣和氛圍。人類以感覺的藝術家的資格 , 開始選擇大自然的適

          當情趣 , 使它們和自己協調起來 , 這是中國一切詩或散文的作家的態度

         , 可是我覺得這方面的最佳表現乃是張潮在《幽夢影》一書里的警句。

          這是一部文藝的格言集 , 這一類的集子在中國很多 , 可是沒有一部可和

          張潮自己所寫的比擬……他有一些論人生的警句非常之妙 , 而且是整

         部格言集中的主要部分。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的那樣 , 《幽夢影》是一部 " 文藝 " 的格言集 , 但更是一部 " 人生 " 的格言集 , 而且是對大自然審美情趣的 " 最佳表現 ", 處處透露著禪的情趣。難怪在《幽夢影》的評論者中 , 就有好幾位是和尚。而石龐在《幽夢影序》中也說 :" 金繩覺路 , 弘開入夢之毫 ; 寶筏迷津 , 直渡廣長之舌。 "

     佛緣叢書收入的另一位明代文學家屠隆的《娑羅館清言》 , 也是一部禪學珍言集。它是在作者 " 跏趺出定 , 意興偶到 "( 《自序》 ) 之際創作而成的 " 積思玄通 , 孤情直上 " 之作 ( 章載道《清言敘》 ) 。對此 , 作者在《自序》中也不無自負之情 :" 余之為清言 , 能使愁人立喜 , 熱夫就涼 , 若披惠風 , 若飲甘露…… "

     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 , 是透露著佛教的精神 , 禪學的態度。在小至寸草寸木 , 大至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上 , 都顯示出作者的妙悟慧解。雖然塵世溷擾喧囂 , 但只要涵養成一種寬容的精神、不染的心境、隨緣的態度、瀟灑的情懷 , 我們就照樣能夠在紫色紅塵中 , 證悟到永恒的菩提智慧 , 從而回光返照 , 徹見純明的本心 , 見到本來的佛性 , 如同初嬰赤子一樣 , 詩意地棲居在這個大地上 , 翱游在纖塵不染的生命的晴空。

     當現代人對生存狀況、世態人情的無聊無奈感到厭倦 , 苦于受到囂嚷的都市文明的污染時 , 心靈必然要找一方凈土。如果每天在忙忙碌碌之余 , 靜靜地玩味這些清言 , 就一定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幽邃寧靜的禪境 , 一花一世界 , 一葉一如來 , 日日是好日 , 步步起清風 , 與佛禪結下不解之緣。

                                     

     說到與佛禪的緣分 , 筆者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一段經歷。

     作為一名中國古代文化研究者 , 我與佛結緣是從一九九○年開始的。那時受北京的一個朋友之約 , 撰寫《宋詩百科大辭典》中的《宋詩宗教》部分。當時我對佛教還比較陌生 , 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翻閱《四部叢刊》中的宋人詩文集 , 作了無數的卡片筆記 , 寫成了十余萬字的稿子 , 算是對佛教有個初步了解。然后又為《中國禪詩鑒賞辭典》撰寫了幾十篇文章 , 對禪宗也有了個基本印象。這時 , 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 , 那就是在寫作過程中 , 我對禪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這之前我讀唐詩宋詞 , 為那份純摯的感情所打動 , 并由此變化氣質 , 有時顯得非常執著。但情感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巨大反差 , 使我從唐宋詩詞的理想國中醒悟了過來 , 我意外而驚喜地發現 , 在執著癡迷的情感世界之外 , 還有一個超越靈動的悟性世界 , 這便是佛禪的世界。

     于是我頓生皈心 , 一發而不可收。到了九二年 , 出版了《禪門妙語》、《禪門公案》、《禪的夢》等書。這些書出版后 , 遠在上海、海南、新疆、黑龍江 , 近在西安 , 我都有不少熱心的讀者。雖然年齡不同 , 經歷各別 , 但對佛的皈依之心則是相同的。

     由此我感到深深的欣慰。佛法在世間 , 禪門道不孤。

     后來由于我的《禪門公案》在臺灣圓神出版社再版等緣故 , 一九九五我結識了臺灣著名禪宗學者、散文家吉廣輿博士。奉廣輿先生雅囑 , 約我為《佛教百名高僧全集》撰寫《臨濟大師傳》、《圓悟克勤禪師傳》二書 , 并在大陸為這套叢書組編稿件。數月后 , 廣輿先生攜太太來西安 , 我與他雖從未謀面 , 但見面時卻覺得在哪兒見過似的 ! 而吉先生的第一句話竟也是 :" 這世界真是太小了 !" ……

     這段殊勝的法緣 , 使我沐浴在佛光之中。

     茶味禪味 , 茶禪一味。九六年九月 , 與日本佛教訪華代表團的朋友在一起時 , 日本立教大學文學部的橫山教授 , 是研究《瑜伽師地論》的專家 , 對禪宗特別感興趣 , 多次向中方學者提出悟禪的感受性問題。我說 :" 既然橫山先生對禪悟情有獨鐘 , 我就把日本禪師說過的八個字送給橫山先生 -- 眼橫鼻直 , 柳綠花紅 !"

     宋代惠洪在贈韓子蒼的詩中說: " 脫體現前無躲避,鼻頭向下少人知。 "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沒有任何隱瞞地把它們的面目充分地顯現在我們面前,可是有幾人能體會出這擺在眼前的事實?緣此 , 日本的道元禪師在中國學禪回國后,和人談起十年來的心得時說: " 這段時間使我領悟到了一個最深刻的道理:眼橫鼻直 -- 眼睛是橫著長,鼻子是豎著長的。 " 眾人聞之,莫不捧腹大笑。但隨即,他們的笑容僵在臉上,因為在那一陣笑聲過去之后,他們才發現那笑聲竟是如此的空洞 !

     " 眼橫鼻直 " 這一事實,倘不經歷一段勤苦的修行,是不會有真切感受,無法體驗其莊嚴一面的。

     至于 " 柳綠花紅 ", 則是日本茶道鼻祖珠光的感悟。

     珠光曾是京都紫野大德寺一休和尚的門下。他因為經常打瞌睡而自覺不安 , 就通過喝茶來治療 , 從此改變了打瞌睡的習慣。有一天 , 一休禪師問他 :" 要以怎樣的心境來喝茶 ?" 珠光回答 :" 為健康而喝茶。 " 一休又問 :" 有個和尚問趙州什么是佛法的大意時 , 趙州回答 :' 吃茶去。 ' 你是怎么看的 ?" 珠光默然。一休叫侍立一旁的和尚給珠光端上一杯茶。珠光接茶在手 , 一休大叫一聲 , 一掌將珠光手中的茶杯劈倒。珠光一動也不動 , 只對一休行了個禮 , 就站起來辭行 , 走到門口時 , 一休突喊 :" 珠光 !"" !"" 剛才我問你吃茶的心得 , 現在 , 我們撇開喝茶的心得不談 , 只喝茶怎么樣 ?" 珠光平靜地回答 :

    " 柳綠花紅。 "

     一休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從此 , 珠光改變了喝茶的心境 : 喝茶并不是為了健康或嗜好 , 更不是為了考究茶道的方法 , 而是已加上了禪悟的心境。在一杯清茶中 , 包含著人生的全部體驗。

     我平時喜好的也是喝茶 , 喝清茶 , 喝故鄉安徽的清茶。這多是得益于安徽師范大學余恕誠教授的厚愛。恕誠師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研究李商隱的巨擘 , 治學極其嚴謹 ( 先生與劉學鍇教授合著的《李商隱詩歌集解》分別在中華書局和臺灣宏葉文化公司出版,學術界公認為代表李商隱研究的最高成果 ), 為人卻隨和親切。先生的最大特點是從來沒有面具,以平常心與人坦蕩相處,以本來面目與人坦誠相見。恕誠師與學鍇師幾十年的學術合作,都是在極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被學界譽為典范,傳為美談。他知道我喜歡品茗的嗜好 , 就時時寄惠清茶,使我這個異鄉游子 , 時時感受著故鄉的氣息 , 感受到在赭山鏡水求學時那如坐春風的煙云往事……不獨如此,恕誠師獎掖后學的襟懷亦堪稱光風霽月。恕誠師研究義山詩,忽然有一天賜函與我商榷義山詩與佛學的關系問題。在擅寫愛情詩見長的義山詩中讀出佛心禪韻來,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令我好不感動!我便撰寫了一篇心得《論李商隱詩歌的佛學意趣》,恕誠師讀了后,勉勵之余,又將我的心得推薦給《文學遺產》主編陶文鵬先生,陶大德不棄芹陋,予以發表,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義山詩的佛學意趣,也使我彌加珍惜與恕誠師、文鵬師的這段學術緣、學佛緣。今年是恕誠師六十華誕,這套《佛緣叢書》,也算是獻給他的一份特殊禮物。

     世界無窮愿無盡,心香一瓣禮空王。我與佛學的緣分日益加深:九七年炎夏,我先后朝禮了清涼五臺和終南五臺。在終南山千峰萬壑獻眼底,舉手可捫滿天星的大茅蓬,與寶珠禪師締為方外之友;九七桂子飄香之時,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飛抵長安,《頓悟人生》詠絮女,《人間巧喻》發潮音,以蓮花妙舌談起她 " 無常擦身而過 " 的生命體驗,使我油然生起 " 人命在呼吸間 " 的危機感和使命感;九八年爽夏,臺灣禪學名家吉廣輿博士飛抵長安,我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暢談在兩岸如何通過各自的學術專著,推動禪詩研究突破性進展的構想;九八年金秋,臺灣佛學界獨行俠高仰崇先生飛抵長安,豪華落盡見真淳,一語天然萬古新,談起了他正在把《中國佛學》辦成權威性刊物的經歷,激發起我布發掩泥獻學術的熱忱;迄今為止,我為佛光出版社《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組編的五十余部書稿,在大陸五十多位教授、博士、博士后、作家的鼎力支持下,全部如期完成,喜結佛緣;為寫好《禪詩研究》,感悟佛法氛圍,我撥落塵緣,棲心禪悅,慈恩寺、臥龍寺、青龍寺、興善寺、香積寺、草堂寺、大茅蓬的大殿、禪堂、藏經閣都印下了我跏趺禪坐的身影……人有善愿,佛必佑之。隨著一個純真可愛的小生命呱呱墜地,我與吾兒大林相約九八,這燦爛的相逢相聚,使我深切體驗到老子 " 復歸于嬰兒 " 的哲學意韻,為我的禪學生涯烙上了無垠的亮麗!

     佛緣遍布三千界 , 禪趣圓融五大洲。人生在世 , 貴在有緣。有緣千里來相會 , 無緣對面不相逢。不但與別人相處是這樣 , 與真純的自我相會也同樣如此。只要我們沉淀人性中的雜質 , 就可以回歸生命的源頭 , 與真純的自我相會。而我所經歷的種種殊勝因緣 , 使我時時感受到濃郁的法喜 , 并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要使更多的人領會禪悟境界,廣結佛緣,便披沙揀金,編著出這套《佛緣叢書》。正如叢書的名字所揭示的 , 這套叢書的取舍標準是 : 與佛有緣,一概都是真性情,真文字,真面孔。關于它的內容 , 且讓心靈的還給心靈 , 請讀者諸君自己去品味 , 這里不再贅言。

     佛緣叢書注重現代人的感受性 , 注重文學性、情感性。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快節奏 , 筆者選取的都是直抒性靈、即興點染的短篇文字。形式上 , 它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對句 ( 聯語、對語、偶語、韻語 ), 不但讀起來瑯瑯上口 , 而且易于諷詠、記誦。行云流水 , 盡會般若智慧 ; 巧譬妙喻 , 道破塵緣萬象。作為前賢感悟人生的成果 , 這些作品把人生的要義、處世的妙諦 , 在只言片語中闡發無遺。 " 冷語、雋語、韻語 , 即片語亦重九鼎。 "( 吳從先《小窗自紀》 ) 也許書里的某一句話 , 會從此改變你的一生。

                                         

     本叢書的整理 , 包括?薄⒆⑨尅⒆g文幾個方面。

     ?狈矫 : 對每一種作品的幾種版本相互參校 , 擇善而從 , 不出校記 ; 對相重的篇目 , 注明亦見某書 , 不作繁瑣考論;

     注釋方面 : 對必要的典故、詞語加以注釋。有關佛學義理的注釋 , 主要參考了筆者的相關禪學著作;

     譯文方面 : 為便于讀者理解 , 在每一則原文上都新加了標題 ; 考慮到原文多是對句 , 譯文也基本采取了大體整齊的句式。用意譯直譯相結合的方式 , 盡量兼顧嚴謹與靈活兩個方面。

     我近年來出版的各種禪學著作,一直得到熱心讀者的關注。能發一問,正一字者,即是吾師。我欣慰有很多這樣的老師!斗鹁墔矔肪虐四晁脑聠柺篮,尹今明等先生曾多次賜函與我商榷一些問題,惠我良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禪不可說 , 清言不可譯。但禪不可說 , 仍然有人在扯葛藤 ; 清言不可翻譯 , 筆者仍然要加以翻譯 , 因為只有通過翻譯 , 它們才能最為廣泛地被有緣人所領受。我衷心祈望穎慧神悟的讀者 , 能夠得魚忘筌 , 見月忘指。

     值此叢書出版之際,我還要感謝我的導師霍松林教授;粝壬钱敶诺湮膶W研究界的泰斗,一直給予我諸多指點。一九八四年,我以弱冠之年從先生治中國古典文學。那年一起入學的有十位同學,畢業時松林師潑墨揮毫,題贈絕句,有 " 十全十美古猶稀,萬里前程各奮蹄 " 之句。當年受學之人,如今都在各自的領域揚鞭奮蹄,有的成為科研教學的骨干;有的成為其他領域的佼佼者;仡櫸易约鹤哌^的路,亦頗感欣慰:多年來我一直默默耕紜硯田,寂寞溪頭點勘春,自得其樂。八七年碩士畢業時,奉先生雅囑,我曾盡一年之力,完成煌煌巨制《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中二百萬字的撰寫任務;前些年又與先生有了新緣分,合著了《蘇軾黃庭堅詩詞評注》。在對古典文學與禪學的研究中,我發現,要理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了解禪宗。唐宋以后卓有建樹的中國文人,都深受禪的濡染,并將之化為性情,形諸作品。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必須上好禪學這一課!因此,我決心再上層樓,對禪與文學作更加透邃的體驗、感悟與研究。讀博三年,對我的禪學研究起了一個極大的促進,并以博士論文《禪詩研究》初結碩果。

     在這里,我還要感謝海內外一些學術刊物的主編們,他們得知我撰寫博士論文《禪詩研究》后,都大力支持,使《禪詩研究》里的兩大系列論文 -- 佛教經典對禪思禪詩影響的論文,如《楞伽妙諦印禪心》、《楞嚴三昧印禪心》、《金剛般若印禪心》、《維摩不二印禪心》;禪宗五家七宗詩歌專題研究的論文,如《臨濟宗禪詩研究》、《曹洞宗禪詩研究》、《溈仰宗禪詩研究》、《云門宗禪詩研究》、《法眼宗禪詩研究》 -- 得以發表求正。特別是高仰崇先生,從臺北來電,詳細地詢問了我論文的構想、進展狀況,并決定在《中國佛學》上作為佛學研究的最新學術動向予以披露,其情之殷,其望之重,令人感動。我自當全力以赴地寫好這部著作,以向學術界的殷殷厚望。我相信,這部理性與悟性并重、禪心與詩韻兼美的《禪詩研究》的面世,必將為后現代禪詩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研究禪宗思想史、中國詩歌史拓一片新天地。在各種殊勝緣分的感召下,我還將陸續完成以禪學視角觀照中國文化的系列專著《禪解叢書》 -- 《論語禪解》、《莊子禪解》、《全唐詩禪解》、《全宋詩禪解》、《全宋詞禪解》、《明清小品禪解》,以及《禪宗美學》、《中國禪文學史》、《禪語闡釋大辭典》等等,化生命為一瓣心香,普敬天下有緣人。

     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我愿以此書,與君長相伴。當你翻開這一卷卷書頁的時候,我已經看見你清純閃亮的眸子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歸于我們的白云之性,明月之性,高山流水之性,回歸于纖塵不染的生命源頭吧!

                                吳言生

                     1999 1 月于陜西師大文學研究所

                          

 

返回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中文 | 精品视频免费 | 麻豆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的av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 | 国产乱码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劲爆第一页 | 国产视频a | 久久免费视频网 | 国产不卡一区 |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www4hu永久免费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xxxx性|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欧美性xxxxx 一二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网站视频社区 | 最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 美女视频网站久久 | 污视频在线 | 激情婷婷综合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在线视频网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朱莉 | 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 91成人精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黄色一级片视频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免费在线播放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