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圍爐夜話
〔清〕 王永彬 原著
吳言生 譯注
⊙教子弟于幼時 檢身心于平日
教子弟于幼時 , 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 ; 檢身心于平日
, 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交游應學其所長 讀書要身體力行
與朋友交游 , 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
, 方能受益 ; 對圣賢言語 , 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 , 才算讀書。
⊙儉可濟貧 勤可補拙
貧無可奈惟求儉 , 拙亦何妨只要勤。
⊙處事要代人作想 讀書須切己用功
處事要代人作想 , 讀書須切己用功。
⊙信為立身之本 恕是接物之要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 所以人不可無也 ;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
, 所以終身可行也。
⊙多言殺身 積財喪命
人皆欲會說話 , 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 ; 人皆欲多積財
, 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嚴可平躁 敬可化邪
教小兒宜嚴 , 嚴氣足以平躁氣
; 待小人宜敬 , 敬心可以化邪心。
⊙善謀生不必富家 善處事不必利己
善謀生者 , 但令長幼內外
, 勤修恒業 , 而不必富其家 ; 善處事者 , 但就是非可否 , 審定章程 , 而不必利于己。
⊙貪名利福終為禍 耐困窮苦定甘回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 , 福終為禍 ; 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
, 苦定甘回。生資之高在忠信 , 非關機巧 ; 學業之美在德行
, 不僅文章。
⊙君子力挽江河 名士光爭日月
風俗日趨于奢淫 , 靡所底止 , 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
, 力挽江河 ; 人心日喪其廉恥
, 漸至消亡 , 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
, 光爭日月。
⊙心正神明見 耐苦安樂多
人心統耳目官骸 , 而于百體為君 , 必隨處見神明之宰
; 人面合眉眼鼻口 , 以成一字曰苦
, 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人心足倚恃 天道好循還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 , 而郢都滅 , 申包胥救君上之難
, 而楚國存 , 可知人心足恃也
; 秦始皇滅東周之歲 , 而劉季生
, 梁武帝滅南齊之年 , 而侯景降
, 可知天道好還也。
⊙有才如渾金璞玉 為學似流水行云
有才必韜藏 , 如渾金璞玉
, 黯然而日章也 ; 為學無間斷
, 如流水行云 , 日進而不已也。
⊙積善之家有余慶 不善之家有余殃
積善之家 , 必有余慶
; 積不善之家 , 必有余殃。可知積善以遺子孫
, 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 , 則損其志 ; 愚而多財 , 則益其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 , 其害無窮也。
⊙德行教子弟 錢財莫累身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 , 易至成德 ; 姑息者 , 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
, 忽入下流 ; 庸愚者 , 轉為上達 , 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人品之不高
, 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 學業之不進
, 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德足以感人 , 而以有德當大權 , 其感尤速
; 財足以累己 , 而以有財處亂世
, 其累尤深。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 但能勤學好問 , 凡事思一個所以然
, 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 但能忠厚老成 , 所行無一毫茍且處
, 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似忠似廉假面孔 患得患失俗心腸
孔子何以惡鄉愿 ? 只為他似忠似廉 , 無非假面孔
; 孔子何以棄鄙夫 ? 只因他患得患失
, 盡是俗心腸。
⊙精明得意短 樸實福澤長
打算精明 , 自謂得計
, 然敗祖父之家聲者 , 必此人也
; 樸實渾厚 , 初無甚奇 , 然培子孫之元氣者 , 必此人也。
⊙明辨是非能決斷 不忘廉恥自崇高
心能辨事非 , 處事方能決斷
; 人不忘廉恥 , 立身自不卑污。
⊙忠孝不從伶俐得 奸惡卻向仁義隱
忠有愚忠 , 孝有愚孝
, 可知忠孝二字 , 不是伶俐人做得來
; 仁有假仁 , 義有假義 , 可知仁義兩字 , 不無奸惡人藏其內。
⊙權勢終消亡 奸邪豈能久
權勢之途 , 雖至親亦作威福
, 豈知煙云過眼 , 已立見其消亡
; 奸邪之輩 , 即平地亦起風波
, 豈知神鬼有靈 , 不肯聽其顛倒。
⊙自家寶貴不著意 人家忠孝常掛心
自家寶貴 , 不著意里。人家寶貴
, 不著眼里 : 此是何等胸襟 ; 古人忠孝 , 不離心頭。今人忠孝
, 不離口頭 : 此是何等志量。
⊙物命可惜不殺生 人心可回不責過
王者不令人放生 , 而無故卻不殺生 , 則物命可惜也
; 圣人不責人無過 , 唯多方誘之改過
, 則人心可回也。
⊙處事不論禍福 立言貴在精詳
大丈夫處事 , 論是非
, 不論禍福 ; 士君子立言 , 貴平正 , 尤貴精祥。
⊙求名勿棄閑暇樂 治學須懷治世才
存科名之心者 , 未必有琴書之樂 ; 講性命之學者
, 不可無經濟之才。
⊙靜而鎮之潑自止 淡而置之讒自消
潑婦之啼哭怒罵 , 伎倆要亦無多 , 唯靜而鎮之
, 則自止矣。讒人之簸弄挑唆 , 情形雖若甚迫 , 茍淡而置之
, 是自消矣。
⊙拯救危難活菩薩 掙脫牢籠大英雄
肯救人坑坎中 , 便是活菩薩 ; 能脫身牢籠外
, 便是大英雄。
⊙氣性須平和 語言勿刻薄
氣性乖張 , 多是夭亡之子
; 語言尖刻 , 終為薄福之人。
⊙志不可不高 心不可太大
志不可不高 , 志不高
, 則同流合污 , 無足有為矣
; 心不可太大 , 心太大
, 則舍近圖遠 , 難期有成矣。
⊙貧賤非羞辱 富貴要濟世
貧賤非辱 , 貧賤而諂求于人者為辱
; 寶貴非榮 , 寶貴而利濟于世者為榮
; 講大經綸 , 只是實實落落 ; 有真學問 , 決不怪怪奇奇。
⊙敦倫者即物窮理 為士者顧名思義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 , 比兄弟為花萼 , 比朋友為芝蘭
, 敦倫者 , 當即物窮理也 ; 今人稱諸生曰秀才 , 稱貢生日明經
, 稱舉人曰孝廉 , 為士者
, 當顧名思義也。
⊙以身作則教子弟 平氣靜心處小人
父兄有善行 , 子弟學之或不肖
; 父兄有惡行 , 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
, 必正其身以率之 , 無庸徒事言詞也。君子有過行
, 小人嫉之不能容 ; 君子無過行
, 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 , 必平其氣以待之 , 不可稍形激切也。
⊙守身思父母 創業慮子孫
守身不敢妄為 , 恐貽羞于父母 ; 創業還須深慮
, 恐貽害于子孫。
⊙不可有勢利氣 不可有粗浮心
無論作何等人 , 總不可有勢利氣 ; 無論習何等業
, 總不可有粗浮心。
⊙衡量自己莫虛驕 預想來日要發憤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 , 則不敢虛驕矣 ; 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
, 則可以發憤矣。
⊙突遭禍患可再興 勢成因循難再振
常人突遭禍患 , 可決其再興 , 心動于警勵也
; 大家漸及消亡 , 難期其復振
, 勢成于因循也。
⊙天地無窮壽有窮 富貴有定學無定
天地無窮期 , 生命則有窮期
, 去一日 , 便少一日 ; 富貴有定數 , 學問則無定數
, 求一分 , 便得一分。
⊙但求此心過得去 總要此身做得來
處事有何定憑 , 但求此心過得去 ; 立業無論大小
, 總要此身做得來。
⊙氣性須和平 語言戒矯飾
氣性不和平 , 則文章事功
, 俱無足取 ; 語言多矯飾 , 則人品心術 , 盡屬可疑。
⊙耍聰明不如守拙 濫交友不如讀書
誤用聰明 , 何若一生守拙
; 濫交朋友 , 不如終日讀書。
⊙放開眼孔讀書 立定腳根做人
看書須放開眼孔 , 做人要立定腳根。
⊙持身貴嚴 處世貴謙
嚴近乎矜 , 然嚴是正氣
, 矜是乖氣 , 故持身貴嚴 , 而不可矜 ; 謙似乎諂 , 然謙是虛心 , 諂是媚心
, 故處世貴謙 , 而不可諂。
⊙錢財要善用 俸祿要安享
財不患其不得 , 患財得 , 而不能善用其財
; 祿不患其不來 , 患祿來
, 而不能無愧其祿。
⊙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立品行
交朋友增體面 , 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 教子弟求顯榮
, 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君子存心憑忠信 小人處世設機關
君子存心 , 但憑忠信
, 而婦孺皆敬之如神 , 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 小人處世 , 盡設機關 , 而鄉黨皆避之若鬼 , 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律己須嚴格 待人應寬緩
求個良心管我 , 留些余地處人。
⊙一言足招大禍 一行可玷終身
一言足以召大禍 , 故古人守口如瓶 , 惟恐其覆墜也
; 一行足以玷終身 , 故古人飭躬若壁
, 惟恐有瑕癥也。
⊙不較處橫逆 無諂守貧窮
顏子之不較 , 孟子之自反
, 是賢人處橫逆之方 ; 子貢之無諂
, 原思之坐弦 , 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俯仰間皆文章 游覽處皆師友
觀朱霞 , 悟其明麗
; 觀白云 , 悟其卷舒 ; 觀山岳 , 悟其靈奇 ; 觀河海 , 悟其浩瀚 , 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 , 對黃華得其晚節 , 對松柏得其本性
, 對芝蘭得其幽芳 , 則游覽處皆師友也。
⊙行善我亦快 逞奸枉費心
行善濟人 , 人遂行以安全
, 即在我亦為快意 ; 逞奸謀事
, 事難必其穩便 , 可惜他徒壞自心。
⊙吉兇可鑒 細微宜防
不鏡于水 , 而鏡于人
, 則吉兇可鑒也 ; 不蹶于山
, 而蹶于垤 , 則細微宜防也。
⊙謹守規模無大錯 但足衣食即小康
凡事謹守規模 , 必不大錯 ; 一生但足衣食 , 便稱小康。
⊙不耐煩為人大病 學吃虧處事良方
十分不耐煩 , 乃為人大病
; 一味學吃虧 , 是處事良方。
⊙讀書應知讀書樂 為善不邀為善名
習讀書之業 , 便當知讀書之樂
; 存為善之心 , 不必邀為善之名。
⊙知昨日之非 取世人之長
知往日所行之非 , 則學日進矣 ; 見世人可取者多
, 則德日進矣。
⊙敬人即是敬己 靠己勝于靠人
敬他人 , 即是敬自己
; 靠自己 , 勝于靠他人。
⊙學長者待人之道 識君子修己之功
見人善行 , 多方贊成
; 見人過舉 , 多方提醒 , 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 , 加意奮勉 ; 聞人謗語 , 加意警惕 , 此君子修己功也。
⊙慳吝可敗家 精明能覆事
奢侈足以敗家 , 慳吝亦足以敗家。奢侈之敗家 , 猶出常情 , 而慳吝之敗家 , 必遭奇禍。庸愚足以覆事 , 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 , 猶為小咎 , 而精明之覆事 , 必見大兇。
⊙安分不走敗路 守身不入下流
種田者 , 改習塵市生涯
, 定為敗路 ; 讀書人 , 干與衙門詞訟 , 便入下流。
⊙遭際命運須知足 德業學問無盡頭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 , 某人命運不及我 , 則可以自足矣
; 常思某人德業勝于我 , 某人學問勝于我
, 則可以自慚矣。
⊙舍錢為義士 舍命為忠臣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 , 富者可以為法 ; 讀《論語》齊景公一章
, 貧者可以自興。舍不得錢 , 不能為義士 ; 舍不得命
, 不能為忠臣。
⊙富貴易生禍端 衣祿原有定數
寶貴易生禍端 , 必忠厚謙恭 , 才無大患
; 衣祿原有定數 , 必節儉簡省
, 乃可久延。
⊙塵世已分天地界 庸愚不隔圣賢關
作善降祥 , 不善降殃
, 可見塵世之間 , 已分天堂地獄
; 人同此心 , 心同此理 , 可知庸愚之輩 , 不隔圣域賢關。
⊙和平處事 正直居心
和平處事 , 勿矯俗以為高
; 正直居心 , 勿設機以為智。
⊙君子以名教為樂 圣人以悲憫為心
君子以名教為樂 , 豈如嵇阮之逾閑 ; 圣人以悲憫為心
, 不取沮溺之忘世。
⊙偷安敗門庭 謀利傷骨肉
縱容子孫偷安 , 其后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 專教子孫謀利 , 其后必至爭資財而傷骨肉。
⊙謹守父兄教誨 不改祖宗成法
謹守父兄教誨 , 沉實謙恭 , 便是醇潛子弟 ; 不改祖宗成法 , 忠厚勤儉
, 定為悠久人家。
⊙寶貴應有收斂意 困窮應有振興志
蓮朝開而暮合 , 至不能合 , 則將落矣。寶貴而無收斂意者
, 尚其鑒之 ; 草春榮而冬枯 , 至于極枯 , 則又生矣。困窮而有振興志者
, 亦如是也。
⊙自伐自矜必自傷 求仁求義得仁義
伐字從戈 , 矜字從矛
, 自伐自矜者 , 可為大戒
; 仁字從人 , 義字從我 , 講仁講義者 , 不必遠求。
⊙貧寒須留讀書種 富貴莫忘稼穡艱
家縱貧寒 , 也須留讀書種
; 人雖寶貴 , 不可忘稼穡艱辛。
⊙一生快活皆庸福 萬種艱辛出偉人
儉可養康 , 覺茅舍竹籬
, 自饒清趣 ; 靜能生悟 , 即鳥啼花落 , 都是化機。一生快活皆庸福
, 萬種艱辛出偉人。
⊙存心方便即長者 慮事精詳是能人
濟世雖乏資財 , 而存心方便 , 即稱長者
; 生資雖少智慧 , 而慮事精詳
, 即是能人。
⊙閑居常懷振卓心 交友多說切直話
一室閑居 , 必常懷振卓心
, 才有生氣 ; 同人聚處 , 須多說切直話 , 方見古風。
⊙有才何可自矜 為學豈容自足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 , 有才何可自矜 ; 觀顏子之若無若虛
, 為學豈容自足。門戶之衰 , 總由于子孫之驕惰 ; 風俗之壞
, 多起于寶貴之奢淫。
⊙孝子忠臣鐘正氣 圣經賢傳系古今
孝子忠臣 , 是天地正氣所鐘
, 鬼神亦為之呵護 ; 圣經賢傳
, 乃古今命脈所系 , 人物悉賴以裁成。
⊙飽暖志氣昏 饑寒神骨緊
飽暖人所共羨 , 然使享一生飽暖 , 而氣昏志惰
, 豈足有為 ? 饑寒人所不甘 , 然必帶幾分饑寒 , 則神緊骨堅
, 乃能任事。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 滿抱皆春風和氣 ; 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 此心即白日青天。
⊙裝腔作勢百般皆假 指東畫西一事無成
勢利人裝腔做調 , 都只在體面上鋪張 , 可知其百為皆假
; 虛浮人指東畫西 , 全不向身心內打算
, 定卜其一事無成。
⊙不忮不求光明境 勿忘勿助涵養功
不忮不求 , 可想見光明境界
; 勿忘勿助 , 是形容涵養功夫。
⊙求理數難違 守常變能御
數雖有定 , 而君子但求其理
, 理既得 , 數亦難違 ; 變固宜防 , 而君子但守其常
, 常無失 , 變亦能御。
⊙和氣為祥驕為衰 善是吉星惡是兇
和為祥氣 , 驕為衰氣
, 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 ; 善是吉星 , 惡是兇星 , 推命者豈必因五行而定。
⊙人生不可安閑 日用必須簡省
人生不可安閑 , 有恒業 , 才足收放心 ; 日用必須簡省 , 杜奢端
, 即以昭儉德。
⊙秤心斗膽成大功 鐵面銅頭真氣節
成大事功 , 全仗著秤心斗膽
; 有真氣節 , 才算得鐵面銅頭。
⊙責人且先責己 信己還須信人
但責己 , 不責人
, 此遠怨之道也 ; 但信己
, 不信人 , 此取敗之由也。
⊙通達者無執滯心 本色人無做作氣
無執滯心 , 才是通方士
; 有做作氣 , 便非本色人。
⊙本心作主人 佳名傳后世
耳目口鼻 , 皆無知識之輩
, 全靠者心作主人 ; 身體發膚
, 總有毀壞之時 , 要留個名稱后世。
⊙有天資須加學力 慎大德也矜細行
有生資 , 不加學力
, 氣質究難化也 ; 慎大德
, 不矜細行 , 形跡終可疑也。
⊙忠厚人顛撲不破 冷淡處趣味彌長
世風之狡詐多端 , 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 ; 末俗以繁華相尚
,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結交直道友 親近老成人
能結交直道朋友 , 其人必有令名 ; 肯親近耆德老成
, 其家必多善事。
⊙化人解紛爭 勸善說因果
為鄉鄰解紛爭 , 使得和好如初 , 即化人之事也
; 為世俗談因果 , 使知報應不爽
, 亦勸善之方也。
⊙發達仍緣做功夫 福壽還須積陰德
發達雖命定 , 亦由肯做功夫
; 福壽雖天生 , 還是多積陰德。
⊙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 , 則天下凡不可為者
, 皆不忍為 ,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 一起邪淫念 , 則生平極不欲為者
, 皆不難為 , 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自我享受減幾分 為人處世退一步
自奉必減幾分為好 , 處世能退一步為高。
⊙守分安貧 持盈保泰
守分安貧 , 何等清閑。而好事者
, 偏自尋煩惱 ; 持盈保泰
, 總須忍讓。而恃強者 , 乃自取滅亡。
⊙境遇無常須自立 光陰易逝早成器
人生境遇無常 , 須自謀一吃飯本領 ; 人生光陰易逝
, 要早定成器日期。
⊙謀道莫有止心 窮理須有真見
川學海而至海 , 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 ; 莠非苗而似苗
, 故窮理者不可無真見。
⊙守身必謹嚴 養心須淡泊
守身必謹嚴 , 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 養心須淡泊 , 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
⊙有德不必有位 能行不必能言
人之足傳 , 在有德
, 不在有位 ; 世所相信 , 在能行 , 不在能言。
⊙有譽不如無怨 留產不如習業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 , 不如令鄉黨無怨言 ; 與其為子孫謀產業
, 不如教子孫習恒業。
⊙先賢格言是主宰 他人行事即規箴
多記先正格言 , 胸中方有主宰 ; 閑看他人行事
, 眼前即是規箴。
⊙陶侃鎮定猶可及 謝安鎮定難以學
陶侃運甓官齋 , 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 謝安圍棋別墅
, 其鎮定非學而能也。
⊙但患我不肯濟人 須使人不忍欺我
但患我不肯濟人 , 休患我不能濟人 ; 須使人不忍欺我
, 勿使人不敢欺我。
⊙能讀書者知享福 能教子者可創家
何謂享福之人 , 能讀書者便是 ; 何謂創家之人
, 能教子者便是。
⊙勿溺愛子弟 勿棄絕子弟
子弟天性未漓 , 教易入也 , 則體孔子之言以勞之
, 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子弟習氣已壞 , 教難行也 , 則守孟子之言以養之
, 勿輕棄以絕其自新之路。
⊙忠實既應有才 忠實更需有識
忠實而無才 , 尚可立功
, 心志專一也 ; 忠實而無識
, 必至僨事 , 意見多偏也。
⊙居安思危 腳踏實地
人雖無艱難之時 , 卻不可忘艱難之境 ; 世雖有僥幸之事
, 斷不可存僥幸之心。
⊙心靜則明 品超斯遠
心靜則明 , 水止乃能照物
; 品超斯遠 , 云飛而不礙空。
⊙讀書人貧為順境 種田人儉即豐年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 , 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迂拙人不失正直 虛浮士絕非高華
正而過則迂 , 直而過則拙。故迂拙之人
, 猶不失為正直 ; 高或入于虛
, 華或入于浮 , 而虛浮之士
, 究難指為高華。
⊙背乎經常為異端 涉于虛誕皆邪說
人知佛老為異端 , 不知凡背乎經常者 , 皆異端也
; 人知楊墨為邪說 , 不知凡涉于虛誕者
, 皆邪說也。
⊙亡羊補牢未為晚 退而結網不為遲
圖功未晚 , 亡羊尚可補牢
; 浮慕無成 , 羨魚何如結網。
⊙道本足于身 境難足于心
道本足于身 , 切實求來
, 則常若不足矣 ; 境難足于心
, 盡行放下 , 則未有不足矣。
⊙讀書要下苦功 為人要留德澤
讀書不下苦功 , 妄想顯榮 , 豈有此理 ? 為人全無好處 , 欲邀福慶
, 從何得來 ?
⊙知過即改為君子 肆無忌憚是小人
才覺己有不是 , 便決意改圖 , 此立志為君子也
; 明知人議其非 , 偏肆行無忌
, 此甘心作小人也。
⊙交情淡中久 壽命靜里長
淡中交耐久 , 靜里壽延長。
⊙遇事熟思審處 畔起忍讓曲全
凡遇事物突來 , 必熟思審處 , 恐貽后悔
; 不幸家庭畔起 , 須忍讓曲全
, 勿失舊歡。
⊙聰明勿使外散 耕讀何妨兼營
聰明勿使外散 , 古人有纊以塞耳 , 旒以蔽日者矣
; 耕讀何妨兼營 , 古人有出而負耒
, 入而橫經者矣。
⊙天未曾負我 我何以對天
身不饑寒 , 天未曾負我
; 學無長進 , 我何以對天。
⊙不與人爭得失 惟求己有知能
不與人爭得失 , 惟求己有知能。
⊙為人須有主見 做事應知權變
為人循矩變 , 而不見精神
, 則登場之傀儡也 ; 做事守章程
, 而不知權變 , 則依樣之葫蘆也。
⊙文章是山水化境 富貴乃煙云幻形
山水是文章化境 , 煙云乃富貴幻形。
⊙細微處留心 德義中立腳
郭林宗為人倫之鑒 , 多在細微處留心 ; 王彥方化鄉里之風
, 是從德義中立腳。
⊙別人不可欺 自我不可閑
天下無憨人 , 豈可妄行欺詐
; 世上皆苦人 , 何能獨享安閑。
⊙甘受人欺非懦弱 自作聰明實糊涂
甘受人欺 , 定非懦弱
; 自謂予智 , 終是糊涂。
⊙功德文章傳后世 人品心術鑒史官
漫夸富貴顯榮 , 功德文章 , 要可傳諸后世 ; 任教聲名煊赫 , 人品心術
, 不能瞞過史官。
⊙閉目可養神 合口可防禍
神傳于目 , 而目則有胞
, 閉之可以養神也 ; 禍出于口
, 而口則有唇 , 闔之可以防禍也。
⊙富貴難教子 寒士須讀書
富家慣習驕奢 , 最難教子 ; 寒士欲謀生活 , 還是讀書。
⊙茍且不能振 庸俗不可醫
人犯一茍子 , 便不能振
; 人犯一俗字 , 便不可醫。
⊙立不可及之志 去不忍言之心
有不可及之志 , 必有不可及之功 ; 有不忍言之心
, 必有不忍言之禍。
⊙事當難處退一步 功到將成莫放松
事當難處之時 , 只讓退一步 , 便容易處矣
; 功到將成之候 , 若放松一著
, 便不能成矣。
⊙無學為貧 無恥為賤
無財非貧 , 無學乃為貧
; 無位非賤 , 無恥乃為賤 ; 無年非夭 , 無述乃為夭 ; 無子非孤 , 無德乃為孤。
⊙知過能改圣人徒 惡惡太嚴君子病
知過能改 , 便是圣人之徒
; 惡惡太嚴 , 終為君子之病。
⊙詩書為性命 孝悌立根基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 , 人須從孝悌立根基。
⊙得意莫自矜 為善須自信
德澤太薄 , 家有好事
, 未必是好事 , 得意者何可自矜
; 天道最公 , 人能苦心 , 斷不負苦心 , 為善者須當自信。
⊙自大便不能長進 自卑則不能振興
把自己太看高了 , 便不能長進 ; 把自己太看低了
, 便不能振興。
⊙有為之士不輕為 好事之人非曉事
古今有為人士 , 皆不輕為之士 ; 鄉黨好事之人
, 必非曉事之人。
⊙不因噎廢食 莫諱疾忌醫
偶緣為善受累 , 遂無意為善 , 是因噎廢食也
; 明識有過當規 , 卻諱言有過
, 是諱疾忌醫也。
⊙賓入幕中瀝肝膽 客登座上皆完人
賓入幕中 , 皆瀝膽披肝之士
; 客登座上 , 無焦頭爛額之人。
⊙盡力可種田 凝神好讀書
地無余利 , 人無余力
, 是種田兩句要言 ; 心不外馳
, 氣不外浮 , 是讀書兩句真訣。
⊙造就人才育子弟 暴殄天物禍兒孫
成就人才 , 即是栽培子弟
; 暴殄天物 , 自應折磨兒孫。
⊙平情應物 藏器待時
和氣迎人 , 平情應物。抗心希古
, 藏器待時。
⊙坐穩矮板凳 即是好光陰
矮板凳 , 且坐著
; 好光陰 , 莫錯過。
⊙失良心則為禽獸 舍近路則行荊棘
天地生人 , 都有一個良心。茍喪此良心
, 則其去禽獸不遠矣 ; 圣賢教人
, 總是一條正路。若舍此正路 , 則常行荊棘之中矣。
⊙務本業者境常安 當大任者心良苦
世之言樂者 , 但曰讀書樂
, 田家樂。可知務本業者 , 其境常安。古之言憂者 , 必曰天下憂 , 廊廟憂。可知當大任者
, 其心良苦。
⊙求死之人天難救 降禍之天人能免
天雖好生 , 亦難救求死之人
; 人能造福 , 即可邀悔禍之天。
⊙恃力定逢真敵手 恃勢必遇大對頭
薄族者 , 必無好兒孫
; 薄師者 , 必無佳子弟 , 君所見亦多矣。恃力者 , 勿逢真敵手 ; 恃勢者
, 勿逢大對頭 , 人所料不及也。
⊙為學不外靜敬 教人先去驕惰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 , 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對知己而無慚 求讀書而有用
人得一知己 , 須對知己而無慚
; 士既多讀書 , 必求讀書而有用。
⊙直道教人 誠心待人
以直道教人 , 人即不從
, 而自反無愧 , 切勿曲以求容也
; 以誠心待人 , 人或不諒
, 而歷久自明 , 不必急于求白也。
⊙粗糲能甘 紛華不染
粗糲能甘 , 必是有為之士
; 紛華不染 , 方稱杰出之人。
⊙性情執拗不可與謀 機趣流通始可言文
性情執拗之人 , 不可與謀事也 ; 機趣流通之士
, 始可與言文也。
⊙世事不必件件能 愿與古人心相印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 , 惟求與古人心心相印。
⊙一天作為心不慚 一生成就足自慰
夙夜所為 , 得毋抱慚于衾影
; 光陰已逝 , 尚期收效于桑榆。
⊙創業維艱貽后世 克勤克儉對先人
念祖考創家基 , 不知櫛風沐雨 , 受多少辛苦
, 才能足食足衣 , 以貽所世
; 為子孫計長久 , 除卻讀書耕田
, 恐別無生活 , 總期克勤克儉
, 毋負先人。
⊙鄉里所賴有濟于世 死后可傳此生不虛
但作里中不可缺少之人 , 便為于世有濟 ; 必使身后有可傳之事
, 方為此生不虛。
⊙齊家先修身 讀書在明理
齊家先修身 , 言行不可不慎
; 讀書在明理 , 識見不可不高。
⊙積善者有余慶 多藏者必厚亡
桃實之肉暴于外 , 不自吝惜 , 人得取而食之 ; 食之而種其核 , 猶饒有生氣焉
, 此可見積善者有余慶也。栗實之肉秘于內 , 深自防護 , 人乃剖而食之 ; 食之而棄其殼 , 絕無生理矣
, 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有守足重 立言可傳
有守雖無所展布 , 而其節不撓 , 故與有猷有為而并重
; 立言即未經起行 , 而于人有益
, 故與立功立德而并傳。
⊙殷殷求教善必篤 津津有味德可期
遇老成人 , 便肯殷殷求教
, 則向善必篤也 ; 聽切實話
, 覺得津津有味 , 則進德可期也。
⊙真涵養有真性情 大見識出大文章
有真性情 , 須有真涵養
; 有大識見 , 乃有大文章。
⊙為善要講讓 立身務得敬
為善之端無盡 , 只講一讓字 , 便人人可行
; 立身之道何窮 , 只得一敬字
, 便事事皆整。
⊙是非要自知 正人先正己
自己所行之是非 , 尚不能知 , 安望知人 ? 古人已往之得失 , 且不必論
, 但須論己。
⊙仁厚儒術之本 虛浮處世之弊
治術必本儒術者 , 念念皆仁厚也 ; 今人不及古人者
, 事事皆虛浮也。
⊙禍起于不忍 處世須謹慎
莫大之禍 , 起于須臾之不忍
, 不可不謹。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家人長幼 , 皆倚賴于我
, 我亦嘗體其情否也 ? 士之衣食
, 皆取資于人 , 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
⊙富貴應讀書積德 愚少宜親賢事長
富不肯讀書 , 貴不肯積德
, 錯過可惜也 ; 少不肯事長
, 愚不肯親賢 , 不祥莫大焉
!
⊙五倫立后有大經 四子成后有正學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 , 然后天下有大經 ; 自紫陽集四子成書
, 然后天下有正學。
⊙意趣清利祿不動 志量遠富貴不淫
意趣清高 , 利祿不能動也
; 志量遠大 , 富貴不能淫也。
⊙勢家女公婆難做 富家兒師友難為
最不幸者 , 為勢家女作翁姑
; 最難處者 , 為富家兒作師友。
⊙錢能福人也禍人 藥能生人也殺人
錢能福人 , 亦能禍人
; 有錢者可不知 ; 藥能生人
, 亦能殺人 , 用藥者不可不慎。
⊙身體力行 集思廣益
凡事勿徒委于人 , 必身體力行 , 方能有濟
; 凡事不可執于己 , 必集思廣益
, 乃罔后艱。
⊙工課無荒成大業 官箴有玷未為榮
耕讀固是良謀 , 必工課無荒 , 乃能成其業
; 仕宦雖稱貴顯 , 若官箴有玷
, 亦未見其榮。
⊙儒者多文為富 君子疾名不稱
儒者多文為富 , 其文非時文也 ; 君子疾名不稱
, 其名非科名也。
⊙八字收放心 八字干大事
“博學篤志 , 切問近思”
, 此八字收放心的功夫 ; “神閑氣靜
, 智深勇沉” , 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領。
⊙肯規我過為益友 必徇己私是小人
何者為益友 ? 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
; 何者為小人 ? 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待子孫不可寬 行嫁禮不必厚
待人宜寬 , 惟待子孫不可寬
; 行禮宜厚 , 惟行嫁娶不必厚。
⊙事觀已然知未然 人盡當然聽自然
事但觀其已然 , 便可知其未然 ; 人必盡其當然
, 乃可聽其自然。
⊙觀規模之大小 知事業之高卑
觀規模之大小 , 可以知事業之高卑 ; 察德澤之淺深
, 可以知門祚之久暫。
⊙君子尚義 小人趨利
義之中有利 , 而尚義之君子
, 初非計及于利也 ; 利之中有害
, 而趨利之小人 , 并不愿共為害也。
⊙小心謹慎必善后 高自位置難保終
小心謹慎者 , 必善其后
, 暢則無咎也 ; 高自位置者
, 難保其終 , 亢則有悔也。
⊙勿借耕讀謀富貴 莫用衣食逞豪奢
耕所以養生 , 讀所以明道
, 此耕讀之本原也 , 而后世乃假以謀富貴矣。衣取其蔽體
, 食取其充饑 , 此衣食之實用也
, 而時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一官到手怎施行 萬貫纏腰怎布置
人皆欲貴也 , 請問一官到手
, 怎術施行 ? 人皆欲富也 , 且問萬貫纏腰 , 如何布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