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蘭亭記》、《補江總白猿傳》、《上清傳》等22篇唐代傳奇小說作品作為論述對象,按照作品的寓意將其分成不置褒貶、由人評說;指名道姓、攻擊對方;影射時事、寄托憤慨;借題發揮、控訴不平;以古喻今、開悟皇帝;歌頌俠義、鞭撻逆臣;聳人聽聞、以求功名等7類別分別論述,以小說寫作的政治背景為出發點,從小說作者的政治態度入手,應用文史互證、專通結合的方法,或比較作品內容與史實之異同,或辨明作品人物原型、創作年代,或考察實際作者、作品標題,在此基礎上來探求作品的創作意圖或真正寓意。出入史志,以文為本,將歷史角度的閱讀與文學本位的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為有大量豐富資料的佐證和較為嚴密的推理支持,其結論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這種文史互證的治學方法對研究者的學識和學養皆有著很高的要求。作者作為多年研究唐代文史的著名學者,在此領域成果斐然,對有關文獻資料十分熟悉,因此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作者心細如發,經常能從一些細微的地方發現問題,孜孜以求,旁征博引,最終得到妥帖的結論,其嚴謹扎實的學風令人欽佩。
卞孝萱,1924年生于江蘇揚州。師大范文瀾、章士釗先生,專攻唐代文史。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顧問,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會長等。已出版《唐代文史論叢》等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一百余篇。
引 言
第一類 來置褒貶 由人評說
《蘭亭記》新探
第二類 指名道姓 攻擊對方
《補江總白猿傳》新探
《上清傳》新探
《霍小玉傳》新探
《周秦行紀》新探
第三類 影射時事 寄托憤慨
(甲)針對某一政治事件而發
《任氏》新探
《辛公平上仙》新探
《河間傳》新探
《石鼎聯句詩、序》新探
《噴玉泉幽魂》新探
(乙)針對某種社會現象而發
《枕中記》新探
《南柯太守傳》新探
第四類 借題發揮 控訴不平
《毛穎傳》新探
《謫龍說》新探
《李娃傳》新探
第五類 以古喻今(或假托神話)開悟皇帝
《開元升平源》新探
《長恨歌傳》新探
《柳毅傳》新探
第六類 歌頌俠義 鞭撻逆臣
《紅線》、《聶隱娘》新探
第七類 聳人聽聞 以求功名
《說石烈士》新探
《拾甲子年事》新探
附 錄 怎樣鑒別唐傳奇有無寓意?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