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四庫全書》編纂的背景和起因
第一節 十八世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第二節 明末清初以來學風的遞嬗和統治者文化政策
第三節 歷朝聚書編書概況和明末清初“儒藏說”的出現
第二章 《四庫全書》的開館和規模空前的征書工作
第一節 《永樂大典》輯校建議的提出和《四庫全書》的開館
第二節 全國范圍內圖書的搜訪征集
一、征書活動的初始階段
二、征書活動的高潮
三、征書活動的結束
第三章 禁書與文字獄
一、從搜訪遺書到查繳禁書
二、禁書活動的全面展開
三、禁書后期階段
四、禁毀書籍及版片統計
五、禁書流傳及存佚情形
第二節 禁書期間的文字獄
一、文字獄類別
二、告訐之風
三、文字獄的緩解
第四章 四庫館組織與全書編纂
第一節 組織完備、機構龐大的四庫全書館
一、四庫館組織機構概況
二、貢獻突出的辦理人員
第二節 規模浩大、控制嚴密的全書編纂
一、《永樂大典》的輯佚
二、內府書籍的辦理
三、進呈書籍的校閱
四、禁書政策對全書編纂的影響
第五章 《四庫全書》的繕錄與校訂
第一節 內廷四閣全書的繕錄與校訂
一、繕錄
二、校訂
三、告成
第二節 江浙三閣全書的續繕與校訂
第六章 《四庫全書》的貯藏與閱覽
第一節 內廷四閣的建置與全書送藏
一、四閣建置
二、全書裝潢與送藏
第二節 江浙三閣全書的續藏與閱覽
一、三閣建置
二、頒發庋藏
三、閱覽
第三節 翰林院底本的庋置
一、進呈書籍發還措施的制定
二、各省揀存書籍的發還
三、部分進呈珍本及存目書籍的發還
四、纂修過程中部分底本的遺失抵換
五、由抄寫副本到庋置底本
第七章 《四庫全書》的撤改與復校
第一節 《四庫全書》的撤改
一、李清著作首遭撤毀
二、有關書籍的重校與撤改
三、撤毀書籍的改補襯紙
四、撤毀各存佚情形
第二節 內廷四閣全書的復校
一、內廷四閣全書的初次復校
二、內廷四閣全書的再次復校
第三節 江浙三閣全書的復校
第八章 《四庫全書》的刊刻與《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第一節 《四庫全書》的刊刻與武英殿聚珍版緣起
第二節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刊行與流傳
附:《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書目
第九章 《四庫全書》的補遺工作
第一節 空函書籍的辦理
一、纂辦
二、繕校
第二節 嘉慶初年的續補
附:《宛委別藏》
第十章 《四庫全書》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 內廷四閣全書存毀
一、文淵閣
二、文溯閣
三、文源閣
四、文津閣
第二節 江浙三閣全書的亡佚
一、文宗、文匯閣
二、文瀾閣
第三節 翰林院底本及其他書籍的散失
一、翰林院底本
二、存目及其他書籍
第十一章 《四庫全書薈要》
第一節 《四庫叢書薈要》編纂
一、編纂起因
二、組織機構與辦理人員
三、采擇編選
四、繕錄校訂
五、裝潢告成
六、補遺與復校
第二節 《四庫全書薈要總目》
一、書目編纂方式
二、書籍分類編次
第三節 《四庫全書薈要》的歷史變遷
第十二章 《四庫全書總目》(上)
第一節 《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
一、編纂起因
二、編纂過程
第二節 《四庫全書總目》與纂修官原撰提要的比較
第三節 《四庫全書總目》與閣書提要的比較
第四節 閣書提要的相互比較
第十三章 《四庫全書總目》(下)
第一節 《四庫全書總目》的目錄學成就
一、詳晰的書目提要
二、嚴密的分類體系
三、系統的部類小序
第二節 《四庫全書總目》的思想內容
一、尊崇儒學,提倡封建倫理觀念
二、重道輕藝,鄙薄科學技術
三、封閉自大,不重視了解外部世界
四、反對空疏,注重征實
第十四章 《四庫全書》簡論
附錄一:《四庫全書》續修與影印簡述
附錄二: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