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女子的妝容
曉霞妝
壽陽落梅妝
中國古代女子,早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就開始探索如何裝扮自己。她們將赤礦石磨成粉涂抹在臉上,以期為自己增光添彩。夏商周時期的化妝粉與原始社會的赤礦石粉不同,它是用紅棗花凝固而成。相對于前者來說,對皮膚的刺激性也不是那么大,故而在商紂王時代非常受歡迎。那時的女子將這種純天然的“花粉”涂在臉上,以期能夠襯托出面部的嬌艷。在當時還流行一種“桃花妝”。秦代,宮中的女子在臉上涂紅、描畫眉毛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漢代甚至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化妝品制作的人。可見中國女子自古至今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歇。
曉霞妝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比較著名的一種化妝方法。這種化妝方法是從魏文帝的宮中傳出來的。深受魏文帝寵愛的宮女薛夜來,在剛剛進入魏王后宮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去見文帝,文帝正在燈下看書,書桌前面放了一張透明的水晶屏風。薛夜來進來的時候,竟然一下子撞在屏風上,臉頰上紅腫了一片,就好像將要散盡的紅霞。真是歪打正著,宮女們發現女子的臉頰上殷紅一片非常好看,就用胭脂在臉上圖畫,還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曉霞妝。
南北朝時期最有特色的要數額黃妝了?!懊夹臐怊熘秉c,額色輕黃細安”,一些婦女從佛像上受到了啟發,也將自己的額頭涂抹成了黃色,這就是額黃妝的由來。如果是用黃色的紙片或者其他的薄片剪成花的樣子,黏貼在額頭上,就成為“花黃”,這是當時婦女比較時髦的裝飾?;咎m從軍歸來后,“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種妝容。
和現代女性單純地在臉上涂抹一些護膚品不同,古代女子似乎更加注重和講究通過化妝增添臉部的美感,她們經常在臉部描繪一些花卉圖案,更時尚的人甚至還將金珀、翠珠黏貼在臉上,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古代女子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并不遜于今日女子,故而當每當一種新異的裝扮出現,人們便競相效仿,新的妝容也借此得以推廣。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南朝時期一則與妝容有關的故事“壽陽落梅妝”。故事的主角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傳說她在正月初七那一天,躺在殿檐下睡著了,由于睡得太熟,梅花的花瓣落在她的額頭上也沒有被發現。醒來后,公主發現額頭上留下了五朵梅花的印記,怎么都無法擦掉。宮女們非常吃驚紛紛跑來觀看,覺得十分漂亮,于是都開始模仿,還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壽陽落梅妝”。這種妝容所產生的影響已經不僅限于當時的社會,而是延續到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到了唐宋兩代,已經成為風尚,稱為“花鈿”或者“花子”。這是的“花子”已不是它剛出現時那么簡單了,除了描畫上去以外,還出現了用彩紙和非常薄的金屬片剪成,再用一種呵膠貼上去的“花子”。其形狀也越發的豐富,除了花卉,還有小動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