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三):劉向、鄭玄、東方朔
【翻譯】
告誡劉歆,不要忽視。你沒什么特殊德行,卻蒙恩甚厚得到朝廷重用,拿什么來報答呢?董仲舒說過:“來吊慰的人走到家門前時,道賀喜事的人其實已經到了里巷的門口。”這是說,人遇到憂患就會懷著敬畏之心謹慎地努力行事,小心謹慎努力行事就一定會收獲好的功德,福祉于是隨之而來。他又說:“道賀的人到了家門時,吊慰的人其實已經到了里巷口。”說的是人享福就易生驕奢,驕奢就會招來禍患,所以吊慰的人會隨后到來。齊頃公剛主政時,憑借他爺爺齊桓公的余威,對諸侯輕慢侮辱,看不起晉國使臣郤克的外表,所以遭到鞌之戰慘敗的禍害,臨時改換裝束才得以逃命。這就是“道賀的人到了家門時,吊慰的人其實已經到了里巷口”的道理。齊頃公被打敗后,人們都來吊慰。他此后恐懼自新,得到百姓愛戴,諸侯也都把以前侵奪齊國的城邑歸還給他,這就是“來吊慰的人走到家門前時,道賀喜事的人其實已經到了里巷口”的道理。現在你小小年紀,得到黃門侍郎的官職,這是個顯要的位置,新授官職別人都來道賀,很多有身份的人也給你叩頭。你應該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才能免于災禍。
【簡評】
劉歆的父親劉向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劉歆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學術氣氛很濃的書香門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書。少年時代的劉歆就已精通《詩經》、《尚書》等典籍。當時的西漢皇帝成帝,聽說劉歆小小年紀就學識淵博,特意召見他,任命他為黃門侍郎這一顯要的官職。劉向的這篇《誡子書》,即是在劉歆被任命為黃門侍郎之時寫的。
劉向身歷三朝,三罷三出,深知官場兇險。他告誡年少而處顯要之位的兒子,要特別低調恭謹,加倍小心。為了增強說服力他采用兩個渠道:
一是引用名人之言來說教。董仲舒是當代大儒,也是劉向的前輩。他引用董的“吊者在門,賀者在閭”和“賀者在門,吊者在閭”的辯證關系。告誡兒子不可驕奢傲慢,須敬業恭行,謙遜好學,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反之,福至而大喜過望,驕奢自來,禍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這方面,劉向本人就有親身體驗:劉向生于“家產過百萬”的皇室貴胄之家,是漢高祖劉邦弟弟劉交的四世孫,元帝時,任宗正,可謂“賀者在門”。但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免為庶人“,可謂”吊者在閭”。成帝即位后,又得進用,任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又是“賀者在閭”。
二是借用歷史人物齊頃公來證明:齊頃公昔日“藉霸者之余威,輕侮諸侯,虧跋蹇之容”,結果“被鞍之禍,遁服而亡”,以此證明“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兵敗師破后接受教訓,“恐懼自新,百姓愛之,諸侯皆歸其所奪邑”,以此證明“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
劉向的教子應當說是很成功的:他的三個兒子都器質非凡:長子劉伋,《易》學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劉賜,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劉歆,便是西漢末年著名的大學者和政治家。這位劉歆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少子劉歆,更是西漢末年著名的大學者。他自幼就受學術氣氛很濃的家庭環境熏陶,刻苦讀書。后來與父親一同在天祿閣校刊秘籍,受其口承指教,成為一位對六經、傳記、諸子、詩賦、術數和方技無所不精的偉大學者。劉向死后,劉歆任繼承父業,根據父親著的《別錄》,編出反映當時國家藏書的分類目錄《七略》。《七略》共七卷,共著錄圖書603家,13219卷,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他對天文律歷及數學也有研究,所著《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三統歷在中國天文學史上,首次提出了歲星超辰的計算方法,他還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提出接近正確的交食周期的天文學家。因此受到后人的推崇和尊敬。章太炎說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是劉歆。顧頡剛稱劉歆為“學術界的大偉人”。
劉向 劉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