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三):劉向、鄭玄、東方朔
誡子詩 東方朔
【原文】
明者處世,莫尚于中(1);優哉游哉,于道相從(2)。首陽為拙,柱下為工(3);飽食安步,以仕代農(4);依隱玩世,詭時不逢(5)。才盡身危,好名得華(6)。有群累生,孤貴失和(7)。遺余不匱,自盡無多(8)。圣人之道,一龍一蛇(9);形現神藏,與物變化(10);隨時之宜,無有常家。(11)
(《東方太中集》,見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作者介紹】
東方朔(前161——前93),本姓張,字曼倩,平原郡(今山東平原市南)厭次縣(今山東惠民縣東北)神頭鎮人,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撫養長大。十三歲學書,經過三個冬天的學習,文史知識足夠運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誦讀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習《孫吳兵法》關于作戰布陣的才能,金鼓的指揮作用,也誦讀了二十二萬字。為人重然諾,信服子路的話,沒有不兌現的諾言。漢武帝即位后,廣征天下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東方朔上書自薦,文辭不謙遜,極力夸耀自己,聲稱自己“身高九尺三寸,雙目若明珠懸掛,牙齒似銀貝排列,像孟賁那樣勇武,像慶忌那樣敏捷,像鮑叔那樣廉潔,像尾生那樣守信”。漢武帝欣賞其特別奇異,就讓“待招公車”。后歷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漢書·東方朔傳》和民間故事中記載許多關于他滑稽多智的故事,頗有點類似前面家書中提到的紀曉嵐,也許紀曉嵐的許多故事就是仿照東方朔編造出來的:
東方朔在“待招公車”時,俸祿少,又不能見到天子。于是他欺騙隨侍皇上的弄臣侏儒們,說:“皇上認為你們對國家無用,耕田出力不如常人;面對眾人,高居官位不能治民,隨軍殺敵不能承擔軍事任務,對國家無用,白白耗費衣食,現在打算把你們全殺光。”侏儒們非常害怕,個個啼哭。東方朔見此狀后,又騙他們說:“皇上倘若經過,你們就叩頭謝罪,就可以免死了。”于是,當漢武帝經過時,侏儒們都大聲哭號,叩頭在地。武帝很詫異,詢問原因,侏儒們說:“東方朔說皇上打算把我們全殺光。”皇上知道東方朔詭計多端,召問東方朔:“為什么要嚇唬侏儒呢?”東方朔回答道:“臣朔活也要說,死也要說:侏儒身高只有三尺多,俸祿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錢。我身高九尺多,俸祿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錢。侏儒脹得要死,我餓得要死。如果我的話可以采納,希望待遇有所不同;不能采納,就讓我回去,不要讓我耗費長安的糧食。”皇上大笑,因此讓他在金馬門侍應詔對,漸漸能夠親近皇上。
有次武帝讓那些術數大師猜物,把壁虎反扣在缽盂下,讓他們猜,這些術數大師一個未能猜中。于是東方朔自我推薦說:“我曾學習過《易》,請允許我來猜。”他先卜筮,然后答道:“我以為是龍又沒有角,稱作蛇又有腳,蜒蜒曲曲窺頭探腦,善于攀緣墻壁,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說“:好!”賜給他十匹帛。又讓他猜別的東西,也連連猜中,一猜中就賜帛。于是武帝寵幸的倡優郭舍人不高興了。郭舍人能言善辯,言辭無窮,常侍奉在皇上身邊,說:“東方朔太狂妄,不過是僥幸猜中,不是真本事。請讓我設局讓他再猜,他如果猜中,就打我一百大板,不能猜中,就賜給我帛。”郭舍人將樹上的靈芝用盆蓋住讓東方朔猜。東方朔說:“是窶藪。”郭舍人大笑說:“我就知道他不能猜中,這是靈芝。”東方朔說:“生肉叫做膾,干肉叫做脯,附在樹上叫靈芝,盆下叫做窶藪。”于是皇上命人打郭舍人一百大板,打得郭舍人大聲嚎叫。
又有一次,東方朔嘲笑郭舍人說:“喂!口無毛,聲嗷嗷,臀越高。”將這個弄臣比做一條狗。郭舍人向武帝哭訴:“東方朔擅自詆毀欺侮天子的侍從,應當判處死刑。”皇上問東方朔為什么要詆毀郭舍人。東方朔回答說:“我并沒有詆毀他,只是和他在猜謎語。”皇上問:“謎語說的是什么?”東方朔說:“口無毛,是狗洞;聲嗷嗷,是母鳥在喂雛鳥;臀越高,是鶴在低頭啄食。”舍人不服氣,趁機說:“我請求再問他謎語,如果他不知道,也應該打板子。”就胡謅韻語說:“令壺齟,老柏涂(途),伊優亞,牙,是什么?”東方朔說:“令就是命;壺是用來裝東西的;齟是牙齒不正;老,是人們尊敬的;柏樹,是鬼的官府;涂,是浸濕的小路;伊優亞,表示言辭未定;狋吽牙,是兩犬相爭。”舍人問的話,東方朔應聲即答,隨機應變,機詐百出,沒有什么能問住他,皇上身邊的人大驚。皇上于是讓東方朔擔任常侍郎,于是得到皇上的寵幸。有次三伏天,皇上下令賜給隨從官員肉。主管這事的大官天色很晚了還不來,東方朔拔劍割肉,對他的同事們說“:三伏天應當早點回家,請允許我接受賞賜。”說完,拿著肉就離去,第二天武帝責問說:“昨天賞賜肉,你不等待詔令,拔劍割肉就離開了,為什么?”東方朔摘掉帽子謝罪。皇上說“:先生起來自我檢討吧!”東方朔拜了又拜,說:“東方朔呀!東方朔!接受賞賜不等待詔令,多么無禮呀!拔劍割肉,多么豪壯呀!割肉不多,又多么廉潔呀!回家送給妻子,又是多么仁愛呀!”武帝笑著說:“讓先生自我批評,反而自我標榜!”又賜給他一石酒、一百斤肉,回家送給妻子。
其實,東方朔是很有理想抱負的有志之士,他的詼諧、滑稽,只不過是他對剛愎自用,不納臣言的漢武帝一種勸諫方式,誠如班固在《漢書·東方朔傳》中指出的那樣:“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又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沒有得到重用,于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表自己的不滿。“難”是東方朔首創的一種古文體。《答客難》中假設有客問難東方朔,譏刺他官微位卑卻向修圣人之道。他進行答辯:先說武帝時與戰國時士人處境不同,遭遇自然而異,進而說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時而異;最后說士人的境遇因時而異自古而然。全篇帶有詼諧的特點,發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情緒。在《非有先生論》中。作者虛構非有先生回答吳王的問題,引經據典,借古諷今,表達其施政方略。全文以聳人聽聞的筆力,縱橫捭闔,氣充辭沛表現出深味仕途艱難的感慨。結尾所展示的吳王聽后“俯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頤”,痛下革弊的決心,三年之后出現“海內晏然,天下大治”的太平盛況,實際是集中闡發了東方朔一生的政治理想。此賦寫于武帝晚年已經國事日非,無可挽回地由極盛漸入衰微之際,所以倍顯沉重而耐人尋味。
東方朔是著名的辭賦家,一生著述甚豐,除上述的“難”體《答客難》、賦體《非有先生論》外,尚有《封泰山》、《責和氏壁》、《皇太子生禖》《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從公孫弘借車//《誡子書》、《試子詩》等,后人匯為《東方太中集》,收入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備加稱頌,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名《顏字碑》。
東方朔 顏真卿《東方朔畫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