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五)
62、「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張隆志、康豹教授赴歐洲演講
時 間:2015年6月,共2場
主 講 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 點: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
聯 絡 人:廖箴,Tel: (02)2361-9132#352;ccsgrant@ncl.edu.tw
內容簡介:
【英國場次】
時間:2015年6月17日(周三)13:00-15:00
主講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講題:Digitalizing Taiwan: From Academic to Public History(數字典藏與臺灣研究:從學院史學到公共歷史)
地點:University of Oxford China Centre, Dickson Poon Building, Canterbury Rd, Oxford, OX2 6LU
演講摘要:
臺灣史研究為臺灣解嚴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的新興領域。而近年來數字典藏及數字人文學的推動,更為臺灣研究注入了重要的發展動力。本次講座內容將分成兩個主要部分:一是對于當代臺灣史學史的回顧及評論:本演講將介紹臺灣史的多元知識傳統:中國地方史研究、日本殖民地史研究、歐美東亞區域研究、以及臺灣本土社會研究。并以具體實例分析自1980年代后期以來,上述四個知識傳統的交會及合流,如何共同奠定了學院臺灣史研究的重要學術基礎。進而促成了臺灣史學界在史料整理、課題開發、人才培育及國際化等方面的突破創新和發展。二是對于臺灣數字典藏與研究的說明與展示:本演講將介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以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五個代表性機構的活動成果。并已具體實例,說明數字典藏計劃對于臺灣學術研究及公共歷史推廣的重要貢獻及影響。
Abstract
The Study of Taiwan History has become a flourishing academic field in post-Martial Law Taiwan. And the efforts of digitalization provide important impetus and new perspe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studies. This lecture will address the following two issues: one i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historiography. I’ll discuss the multiple intellectual lineages of Taiwan history, namely Chinese local history, Japanese colonial history, Western area study, and native Taiwan study. It is the convergence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different research traditions since the late 1980s that constituted the new foundation of Taiwan historical study. I’ll illustrate the representative developments in source collection, research agenda,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is young and vibrant discipline.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digitalization projects, I’ll introduce five major research and archiv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 namely Academia Sinica (Zhongyang Yanjiuyuan), Academia Historica(Guoshi Gu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and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The collective efforts in the preservation,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Taiwan historical resources not only improve the width and depth of academic research but contribute to the shaping of new public mem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wan. The lecture will conclude with some personal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future challenges of Taiwan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racticing historian.
【德國場次】
時間:2015年6月22日(周一)15:00-17:00
主講人: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地點:Bibliotheca Albertina, Vortragssaal ,Beethovenstr. 6, 04107 Leipzig, Germany
演講摘要:
本演講主要探討近代臺灣海峽兩岸宗教傳統之多元互動模式及相互影響。前此的研究多認為:在甲午戰爭的次年(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兩岸的宗教來往就斷絕了;事實上,在抗戰爆發之前,臺灣與中國的神職人員以及一般信徒之間的交流仍然相當頻繁。此外,本演講也討論1980年代以來帶動兩岸宗教互動的各種因素,尤其是在進香網絡以及佛教組織方面。筆者試圖透過比較寬廣的視角,檢視兩岸宗教關系的具體情況,包括佛教、道教神職人員的來往,媽祖、保生大帝、王爺等神明的進香活動等。同時,本演講也關注不同民間教派之間的接觸,并且對兩岸的經書、善書等宗教出版事業進行初步分析。除了兩岸宗教交流之外,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臺灣在跨國宗教網絡的角色,特別是在慈善、教育與媒體方面,以說明其在近代宗教發展史中之核心地位。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ynergy between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and Postwar eras. In contrast to much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Japanese rule, which assumes that religious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were severely disrupted, I attempt to show that extensive contacts took place between specialists and worshipp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or the Postwar era, I explore the complex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since the late 1980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ilgrimages and Buddhist organizations. Based on a broad-based approach designed to stimulate new research (as opposed to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a single case study), this paper covers a wide range of religious phenomena. Apart from the ways in which Cross-Strait links 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ed religious movements such as Buddhism and Daoism, I also consider their impact on 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 as seen in pilgrimage networks for popular deities like Mazu 媽祖, the Great Emperor who Protects Life (Baosheng dadi 保生大帝), and the Royal Lords (wangye 王爺). Another key topic involv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Taiwanese sectarian traditions, both in terms of religious leaders and scriptures such as morality books (shanshu 善書). Taiwan’s place in the transnational religious networks encompassing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cluding those involving philanthropy, education, and mass media,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臺灣漢學講座」系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并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今(2015)年首波「臺灣漢學講座」將于六月與英國牛津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合作舉辦。第一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張隆志副研究員擔任主講人,于6月17日在牛津大學主講「Digitalizing Taiwan: From Academic to Public History(數字典藏與臺灣研究:從學院史學到公共歷史」。
第二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康豹研究員主講,于6月22日在德國萊比錫大學主講 「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張隆志教授系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臺灣社會文化史、平埔族群史、比較殖民史等;康豹教授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宗教社會史、臺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等,兩位皆致力于臺灣研究之學術交流,講座內容勢必精彩,歡迎參加。
63、「臺灣漢學講座」邀請黃一農院士赴馬來西亞演講
時 間:2015年7月,共2場
主 講 人:黃一農(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
地 點: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金寶校區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
聯 絡 人:廖箴,Tel: 02-2361-9132#352;E-mail: ccsgrant@ncl.edu.tw
內容簡介:
【馬來亞大學場次】
時間:2015年7月13日(星期一),下午2點到4點
地點: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A演講廳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
講題:紅樓e夢與哆啦A夢
內容簡介:講者自2010年起從事了一場奇特的學術探險,他以初學者的身分進入傳統深厚的紅學領域,并努力「穿越」至清朝,希望能探究他所揭舉的「e考據」,可否在大數據 (Big Data) 時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范。本演講將首度揭開《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歷史原型,指出其主要素材乃源自康熙朝最受寵的漢人嬪妃――密妃王氏,并闡述此故事與納蘭六姊妹(著名詞人納蘭容若之侄孫女)的關系,同時追索作者曹雪芹獲知有些頗為隱諱之史事的可能渠道,而他又如何在小說中為宮墻之后的女性大聲鳴不平。
【拉曼大學場次】
時間:2015年7月15日(星期三),下午2點到4點
地點: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金寶校區) A003講堂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
講題: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是否乾隆帝的私生子?
內容簡介:Big Data時代的來臨正沖擊許多領域,本演講將以文史研究為例,透過具體的案例,與大家分享e時代的工具、發問的模式以及尋找答案的方法,如何提供我們突破的可能性。并以傅恒之子福康安(連續劇「還珠格格」主角爾康的原型)是否為乾隆帝私生子此八卦議題為例,嘗試揭開此一世紀之謎,以突顯e-時代所可能產生的巨大沖擊與挑戰(即使對文科亦然),并與大家分享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間最深切的愛情故事。
「臺灣漢學講座」系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并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今(2015)年首波「臺灣漢學講座」將于六月與英國牛津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合作舉辦。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張隆志副研究員,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康豹研究員擔任主講人。七月份則邀請中央研究院黃一農院士于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及拉曼大學演講。
黃一農院士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研究專長為歷史學、宗教學等。黃院士除對科技史及天文史學養深湛外,近年并致力于以電子數據庫對古籍紅樓夢進行「e考據」,講座內容勢必精彩,歡迎參加。
文章分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