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蛇趣
龍抖雄姿歸大海,蛇含瑞氣報年華。蛇年的到來,激起了人們對蛇的興趣。聊天中講蛇,短信里寫蛇,還有人到動物園里看蛇。各大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與蛇有關的文化年貨。蛇聯、蛇畫、吉祥蛇、卡通蛇,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世界上的蛇,多達3000余種。大的長十幾米,小的只有十幾厘米。有的有毒,有的無害。有的棲息在陸地上,有的潛伏在水塘里。它們共同的特征是爬行,有鱗,無足,身體細長,面目猙獰。蛇喜歡的食物是蛙類、鼠類、蜥蜴、蝸牛、白蟻、蛋卵等。但它們吃東西時都是囫圇吞棗。貪心不足蛇吞象,結果把自己折騰得死去活來。
小時候在我們冀東農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蛇。尤其是到墳地或河邊割草時,突然就會有一條蛇爬過來。雖然個頭不大,但身子彎彎曲曲,鱗片綠光閃閃,讓人見了心驚膽寒。我膽子比較小,每次遇到蛇,都趕緊躲開。但也有膽子大的小伙,拿起石塊把蛇砸死,然后扔到路邊。
現在城里的孩子,只能到動物園看蛇了。雖然那里什么樣的蛇都有,但被玻璃罩子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爬也爬不遠,出也出不來。你拿小棍隔著玻璃罩逗它,它也一點脾氣都沒有。這樣的蛇,不僅失去了自由,而且失去了靈性。由于農藥的過度使用,農村田地里的蛇也越來越少。只有深山老林或人跡罕至的荒島,還有成群結隊的蛇,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問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你能說出幾個帶蛇字的成語?”他想了一會回答:“畫蛇添足、杯弓蛇影、農夫與蛇。”看來,這些蛇的知識和蛇的教訓,已經深入人心。誰都知道,蛇沒有腳,你自作聰明,硬給它畫上幾只,那就會弄巧成拙。誰都知道,弓的影子照到水里,絕變不成蛇,你疑神疑鬼,只能自尋煩惱。看了“農夫與蛇”的故事,再沒有人把凍僵的蛇放到自己懷里。任何恩將仇報的動物和人,都不值得我們憐憫。
中國古代有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而《白蛇傳》講的,就是人蛇戀愛的故事。雖說白娘子美貌絕世,法術高強,而且心地十分善良,但動不動就顯露原形,還是讓人心驚膽戰。所以人們雖然喜歡美女,卻不喜歡美女蛇。
過去聽說南方人把蛇當作美味佳肴,覺得非常新鮮。有一次去廣州,那里的朋友說蛇肉很鮮美,一定要我們嘗一嘗。一會兒一個廚師拎著一條蛇上來。他用手緊緊攥住蛇的脖子,蛇頭憤怒,蛇身則用力來回擺動。廚師問:“這條行嗎?”朋友答:“行,就是它了。”據說這次做的是一蛇三吃,蛇膽泡酒,蛇肉爆炒,蛇骨放湯。蛇酒我沒敢喝,只吃了兩塊蛇肉,喝了一勺蛇湯。當時感覺味道還不錯。但從餐廳里出來,眼前總是浮現那條蛇來回擺動的影子。越來越感到惡心,忍不住就吐了。
據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喜歡蛇。比如意大利的哥酋洛,人稱“蛇城”。在那里不僅家家戶戶都養蛇,而且每年還要過一次“蛇節”。馬來西亞的檳城,則專門建了一座“蛇廟”。還有印度的“蛇郎”,周游世界去“耍蛇”。他們把“蛇笛”一吹,那些帶有劇毒的蝮蛇和眼鏡蛇等就會翩翩起舞。在我們中國,養蛇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蛇身上的許多東西,都是名貴的藥材。
有人說,蛇年的快樂,在于包容。龍蛇共舞,才能萬象更新。有人說,蛇年的進步,在于選擇。蛇年有所舍,事事都快樂。我們的希望,就是龍歲才舒千里目,蛇年更上一層樓。
原載《西安日報》2013年1月30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