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學與性別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
石 旻
流淌在南京城中的秦淮河,見證了逝去的歷史中時代的悲歡與人物的離合,大量文學作品中的記載,更給她增添了許多難以盡言的意韻。對于匯聚于秦淮河畔狀元樓酒店之中參加明清文學與性別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中外學者而言,在會議的閑暇,走出會場,便可尋著江南貢院與媚香樓的舊址與店牌,信步于槳聲燈影之中的秦淮河畔,切實感受到平時只能在書中體會的氛圍。這是愜意而浪漫的事情,同時,實地的探訪使得他們于書本之外,又多了一份感性的認知,于各自的研究也不無裨益。
由南京大學中文系暨南京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這次會議是5月1
6日開幕的,共有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及美、加、韓、日等國家的六十多位學者出席并作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參加會議的學者中女性占了相當比例,這一方面是致力于學術研究的女性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與這次會議的主題也有一定關系。雖然與一般所理解的女權主義或曰女性主義有很多不同之處,性別理論研究的重點還是在于女性,自然也就會吸引諸多女學者的注意。也因此,會議中有許多代表的報告是圍繞女性創作與文學創作中的女性形象這兩個命題而作的。
不過性別理論畢竟不完全等同于女權主義,尤其是后者在發展過程中附加了過多的政治權力色彩,這對于男性學者而言,又是一種歧視。性別理論中所指的性別,乃是不同于生物性別(s
e x )的社會性別(g e n d e r),其根本是某種社會文化構成。在這種前提下,研究的范疇已不再局限于女性本身,而是擴展至與之相伴始終的男性角色。這一理論所帶來的新視角,不僅可以打破學科界限,促成跨學科的研究,而且對于某一學科研究的縱深發展也具備積極意義。在這一點上,性別理論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應用也并不例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此,美國耶魯大學的孫康宜在為大會所提交的綜述中有專門闡述。她認為,在性別理論的透視下,可以發現許多傳統學術視而不見的東西,傳統的文學史也因此可以獲得新的解釋。
所以這一研究領域同樣吸引了大量男性學者,而會議的論題也就由女性文學批評拓展至對社會性別意識、性愛觀念等的探討,對婦女纏足、守節等社會現象的分析,以及其它眾多層面。從中可以看出多學科滲透、交叉研究的趨勢,這其實也是當前古代文學研究的一種方向。為期四天的會議中,學者們的報告與討論正可以反映出這些特點。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第一次在中國大陸舉行的有關這一主題的國際會議。
在開幕式后的第一場報告中,南京大學的張宏生以清代后期重要的女詩人沈善寶為切入點,剖析了明清女詩人的文學活動。指出由于社會的變化,使得女性有可能通過詩文創作獲得文名,實現對自我的肯定。但同時,時代的局限又注定她們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這就形成了女性心理上普遍存在的一種"才名焦慮"。與之相對的是男性文人的創作活動,對此,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康正果以著名的陳文述為個案進行了詳細論述。他在報告中借"泛文"與"泛情"指稱明清時期文人對詞章的熱衷以及由此引發的詩文中情感的泛濫,并以此為背景探討了陳文述的詩文活動。臺灣東海大學的鐘慧玲也以陳文述為題撰寫了論文,她的論述具體細致,勾勒出這位在袁枚以后大力扶持女性創作的作家的文學活動,涉及了陳文述的另一些方面,因而也引起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實際上男性對于女性創作的態度以及對于女性形象的表現,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這兩點在天津師范大學杜芳琴的報告中都有所闡發。她的報告可說是對《西青散記》的重讀,這本書因為記述了一位才貌兼具的農村女詞人賀雙卿的事跡而在近來受到了學術界的極大重視,就在此次會議上也還有美國克拉克大學的羅溥洛以賀雙卿為題進行了報告。不過與杜芳琴運用現代理論進行重讀不同的是,羅溥洛的研究重點在于描繪出雙卿的接受史,并將之視為十八世紀以來中國社會、文化演變歷程的折射。
不過由于賀雙卿的真實性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對她的研究可以說是介于女性創作分析與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讀兩可之間。相比較而言,杜麗娘、林黛玉等角色則基本是作者的創造了,學者們對她們的分析更多的是考察男性作者的創作心態以及性別意識。進一步推廣開去,由單獨的作者轉向整個社會。在社會集體意識方面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有許多,使用的材料也更為廣泛。從會議情況看來,學者們所運用的文獻不拘于詩文小說戲曲等體裁,還涉及到情書、笑話書、子弟書等此前甚少有人關心的文體,并且在新資料的發掘整理方面也體現出了很大進展。
在扎實的文獻資料支持下,對于社會、歷史問題的探討也成為會議的一個熱點。南開大學的陶慕寧通過《影梅庵憶語》中所表現的冒襄與董白的因緣聚合,旁參眾多文獻記載,將晚明文人的婚姻性愛觀念重新勾摹出來。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吳燕娜則在論文中以一本并不知名的晚清小說《醒世新編》為視點,分析了纏足這一現象與社會諸多層面的復雜關系,進而揭示出男女地位在當時發生的微妙變化。還有學者的報告涉及了男色、情愛、經濟等問題,這些都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文學活動,但卻與古代文學研究領域日趨開闊的發展方向一致,也可以看出引入性別觀念在這一點上取得的成功。
本次會議上還有幾位韓國學者專門就朝鮮時期女性漢詩創作及當時小說里顯現的女性面貌作了報告。這體現了整個漢文化圈內研究的相關性,增加了文學研究的可比性,并且有助于帶有普遍意義的結論的提出。但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加強的必要。
四天的會議進行得非常緊湊,而且氣氛極為熱烈,這與主辦者的精心安排有很大關系。因為參加會議的人數很多,所以會議分為甲乙兩組同時進行,甲組基本上是小說、戲曲范圍內的研究,而乙組重在詩文方面。分組保證了論題的相對集中。同時,一些論題相近的報告也被特意安排到同一場中進行,這更加可以展現出各人不同的研究特色,方便學者會里會外的交流。在每場討論中有一位主持人,負責控制發言與討論進程,并安排了兩位討論人,分別針對兩位主講人的報告發表意見。討論人在會前都閱讀過主講人的論文,可說是有備而來,自然是評析精切,而其余學者的即興發言也都很見學識,這使得會議一直處于激烈的討論之中,各種觀點、方法可以在此碰撞交流。而且學者們也不必囿于分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論題聽取報告并參與討論,而在會議間隙還留有茶點時間,這讓全體代表都有面對面交談的機會。這些安排方便了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研究者之間展開廣泛的交流,不僅可以促進各自的學術發展,也增進了個人的友誼。
為這次會議,主辦單位還特別邀請了江蘇省昆劇院的著名演員,舉辦了一場昆劇欣賞晚會。會上共演出了《義俠記·游街》、《玉簪記·琴挑》、《西廂記·游殿》和《牡丹亭·游園驚夢》四出折子戲。表演十分精彩,而看到平時只能通過閱讀加以欣賞的明代曲文此刻活生生地再現在舞臺之上,這更令學者們感到興奮,繼而贊嘆不已。昆腔雅韻讓他們對于明清文學有了一份更真實的感受,在進行研究時也可以獲得一些不同以往的認識。
主辦者的種種安排保證了會議得以成功舉行,對此眾多代表在會議的閉幕式上都對南京大學提出了感謝。他們很高興會議的召開使得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就明清文學與性別這一議題進行廣泛的學術討論與交流,并相信這必將推動世界范圍內的古代文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就會議報告所體現出的學術水平,大多數學者也表示肯定,認為可以代表這一方面研究目前的狀況。
閉幕式上還有外國學者幽默地表示主辦者規定用中文發言令他們深感"折磨",不過對這種要求卻都表示支持,認為在中國舉行的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國際會議要求使用中文,這可以讓學者們相互更好的交流,對于外國學者本身也是很好的鍛煉。
在秦淮河的槳聲燈影里,會議拉下了帷幕。1993年,耶魯大學召開了一次中國婦女文學會議,促進了美國漢學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本次會議的成就,正如許多學者在閉幕式上所說,可以與耶魯大學那次開創風氣的努力相媲美,必將在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上開啟一個新的層面。它的意義在以后幾年里,將越來越清楚地表現出來。
作者地址:南京市南京大學中文系(210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