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二十四史》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最直接的記錄,也是國學經典中最核心部分之一。自從最早的《史記》問世以來,版本問題就時刻關系著《二十四史》的閱讀、整理、研究。合刊《二十四史》自清代乾隆以后才出現(xiàn),至今流行的版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乾隆時官刻的“武英殿本”;②民國由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③1949后由中華書局印行的“點校本”。這三種版本都凝聚了各自時代眾多學者的心血,其價值和影響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與“武英殿本”幾乎并行而出的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卻往往被學界習慣性地忽略,其本身的學術價值也有被低估之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國學網經過三年多的潛心準備,投資數(shù)百萬元,對《二十四史》的幾種重要版本都進行了電子化處理,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特別是文淵閣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已完成除表格外全部內容的標點和排版,并將委托二十四家學術機構進行審定,陸續(xù)出版。2011年2月23日上午,文淵閣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出版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元典方策圍棋會館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中華書局等全國古籍整理出版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本次論證會可謂這一大型出版工程正式啟動的標志。(了解詳情)
《四庫全書》欽定正史:“二十四史”之名由此確立
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作為一個相對完整而獨立的版本系統(tǒng),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意義,其初始編撰雖在“武英殿本”之后,完成卻在“武英殿本”之前,從而確立了“二十四史”這一概念的正式形成。
古籍數(shù)字化技術突破:古籍多版本電子文本比對和智能標點移植技術
運用先進的古籍多版本電子文本比對和智能標點移植技術,將“庫本”與“殿本”、“百衲本”、“中華本”等其他版本進行逐字比對,辨異析誤,標點??保绱朔綖楸M善。
許逸民(中華書局)
庫本“二十四史”數(shù)據化甚有必要,一則方便檢核全文,二則庫本考證亦有助于學術研究。惟改為簡體要十分慎重,不可無限類推。簡化字之外的文字,建議一字不改,類仍其舊。(了解詳情)
楊成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四庫全書本二十四史有其獨勝之處,全書的出版給我們提供了二十四史的一個新的版本,肯定會給學者提供許多有益的素材。這項工作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它的操作方式充分地利用電子手段,在古籍整理工作中用電腦通校異文,移植標點,這還是第一次成功的嘗試。(了解詳情)
李偉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四史”形成于《四庫全書》的修纂,在明代累積為“二十一史”的基礎上,加入清人修的《明史》,挖掘出《舊唐書》,輯出《舊五代史》,終于定為“二十四史”,這是一項巨大貢獻;與已經被學術界所重視的“殿本”大體同時形成而有其稍后出的價值,應被重新認識。(了解詳情)
徐兆仁(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為目標,吸納武英殿本、百衲本、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的整理成果,并不產生成果版權的法律糾紛問題,我們完全贊成該項目的出版定位并建議盡快推向社會。(了解詳情)
韓格平(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
將文淵閣四庫全書《二十四史》??薄它c、排印出版,有助于人們更為便利地使用文淵閣四庫全書《二十四史》,選題很有意義。建議在現(xiàn)有樣稿的基礎上,進一步推敲該書凡例,確定更為科學、可行的編纂體例,爭取在標點質量上超過前人。(了解詳情)
劉石(清華大學中文系)
建議保存庫本原貌,多版本比對固然可以博取眾家之長,但在校勘援用之時還須慎之又慎。(了解詳情)
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
此版本《二十四史》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可作新本之底本使用,同時適當吸收各本之長,可望形成一個兼采多家之長的新權威本,為當前學術研究、文化普及作出新的貢獻。(了解詳情)
方銘(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
選題有價值。建議以庫本為底本,做出一套完整的庫本電子本。同時,把庫本與其他版本差異的地方,以注或??庇浀姆绞阶⒊觯怨﹨⒖肌?a href="http://m.nbgcd.com/?p=3132#07" target="_blank">(了解詳情)
姜錫東 賈文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我們肯定國學時代提出的借助于計算機技術標點四庫全書本《二十四史》項目的學術價值,并認為建立諸個版本比對的《二十四史》是古籍數(shù)字化未來的重要成果。(了解詳情)
王利民(贛南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庫本《二十四史》與殿本、中華書局本在文字上有較多的出入,在版本上有其自身的價值。出版其簡體校點本有助于歷史文化的普及,也能夠為學術界提供一種版本的選擇利用。(了解詳情)
吳相洲(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古籍電子化是圖書出版的方向,但目前已經數(shù)字化的古籍絕大多數(shù)不能作為文獻直接引用,因此制定古籍電子圖書標準,推出電子古籍善本,是古籍電子化的必經之路。整理文淵閣二十四史,就是這一工作的很好實驗。如果該書整理成功,必將成為古籍電子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了解詳情)
趙敏俐(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定位在解決電子版的版權問題,不與中華書局爭論學術研究的版本價值。要明確校點的體例,建議就此建立一套古籍電子化的校點規(guī)范。要充分闡述四庫本的價值。建議在古籍電子化過程中將其價值充分展示出來,這是取信于人的學術基礎。建議立項出版。(了解詳情)
《二十四史》作為《四庫全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清乾隆時開四庫館,館臣多是當時的碩學名儒。經過館臣整理、修改、審定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二十四史》,獨具面貌,在版本學、??睂W、避諱學、語言文字學、思想史等領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在校點過程中,為確保格式、體例統(tǒng)一,保存該版本的原汁原味,便于讀者和研究者使用,遵從如下原則:一、保存原本原貌;二、采用標準字形;三.吸收校勘成果;四、統(tǒng)一整理規(guī)范;五、保存各史差異;六、撰寫詳細說明。(了解詳情)
結語:以此次論證會為契機,國學網還擬聯(lián)系更多單位,對四庫全書中其他數(shù)億字未標點內容進行全面整理,最終實現(xiàn)四庫全書標點本的出版。這是歷史的使命,也是時代的選擇,必將極大地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造福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