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吳青瓷羊
三國吳,高23.4厘米,長32厘米,江蘇南京清涼山吳墓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青瓷是魏晉之際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淡雅的光澤中透射出魏晉的飄逸風流。浙江上虞等地,是我國青瓷的重要發源地。而江浙一帶,是傳統意義上的吳地。三國時期,東吳就建都于南京,這也正是這件青瓷羊的出土地點。
中國古代“羊”與“祥”相通。古人還將羊看成知禮、有德、孝順的化身。跪伏的羊,更是溫順謙卑的象征,最符合中國人將道德與審美合一的思想觀念。這件青瓷羊作跪伏狀,昂首張口,目光馴順,體形肥壯可愛。背上端開一圓洞,多數學者認為它是插放蠟燭所用,是一件非常精美的燭臺藝術品。全身施青色釉,勻凈無瑕,光采晶瑩。
此類器西晉時繼續仿制,造型與吳墓出土的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