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山海經》系古代地理類史書,十八卷,撰者不詳。西漢劉歆校書時,有三十四篇,歆并為十八篇;《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十三篇;今本為十八卷,計山經五,海經十三。記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澤三百馀,動物一百二十七種,異國九十五,所載地理、博物、故事、巫術、神話極為豐富,自古號稱奇書,影響深遠。近代玄奇小說《鏡花緣》,大部分素材即取自《山海經》。
《山海經》所描繪的世界,似乎是以《中山經》所在區域為中心,四周由南、西、北、東山經所在區域構成的大陸,大陸被海包圍著,四海之外又有大陸,再外還有荒遠之地。這反映了周秦時期的地理觀,是研究地理學思想史的珍貴材料。
《山海經》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從好仙術士郭璞到文學旗手魯迅,都愛不釋手,大詩人陶淵明還寫了傳誦千古的《讀山海經》(十三首)。聰明的人都十分好奇,并且想象力極為豐富。《山海經》是為聰明人寫的,給聰明人看的。其中記載的縹緲的仙山與瑞獸,常常為后世所引用,如宋楊億據《山海經》中關于昆侖之西有群玉之山,是為帝王藏書之府的傳說,詩集題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無標榜之意。
《山海經》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奇書,內中有無數的奧秘需要我們去探討,也許有些是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唯其如此,才使這部書顯得特別神秘。讀《山海經》,也越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山海經》傳本較多,除各種單行本外,收入叢書者有《道藏》本、《四庫全書》本、《格致叢書》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書》本、《四部備要》本、《龍溪精舍叢書》本等。現存最早的注本是晉郭璞《山海經注》。清郝懿行采前人注釋之長,撰《山海經箋疏》十八卷,別為《訂論》一卷,貢獻甚大。今人袁珂《山海經校注》集諸家之長而又時有發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本書目錄
卷一 南山經
卷二 西山經
卷三 北山經
卷四 東山經
卷五 中山經
卷六 海外南經
卷七 海外西經
卷八 海外北經
卷九 海外東經
卷十 海內南經
卷十一 海內西經
卷十二 海內北經
卷十三 海內東經
卷十四 大荒東經
卷十五 大荒南經
卷十六 大荒西經
卷十七 大荒北經
卷十八 海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