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國學網
【作者簡介】劉延平,男,1969年生,現就職于山西臨汾。
傳說中有一種動物,你現在打它一下,一周以后它才會“啊”一聲,足可見反應之遲鈍。而我就是這樣的“人物”,20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們有的忙著去當官,有的忙著去賺錢,而我沒有擺脫命運的安排當了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干就是十來年,等到我發現當老師去大學是最好的選擇的時候,大學的門檻高了,需要碩士以上才可以進去,于是我忙著去考碩士,等拿上了碩士畢業證,發現又遲了,人家現在要的是博士,怎么就老是趕不上趟呢!于是又忙著去考博士。
在零四年和零五年那段時間,我瘋狂的補習備考。因為以前就很喜歡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一直購買和閱讀了不少這方面的著作,也算有點底子吧。可是等一了解,才發現招收這門學科博士生的好多院校要求都很高,比如說北師大,而我的英語又極其的差,于是退而求其次,選個一般一點的院校,專業也變成了中國古代戲曲理論,這二者之間也算有不少的交集,學習起來應該容易一些。
我知道,單憑學習厚厚的那幾本《中國戲曲史論》《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國戲劇學史稿》等等,閱讀張庚啊郭漢城啊廖奔劉彥君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試卷的論述上打動博導的心,除了做好這些基礎的工作外,還應有一些新穎和獨特的見解。于是我在網上做了大量的搜尋,一開始還沒有在意,等到后來發現一篇、兩篇甚至更多的有點用處的論文都出自同一個網站的時候,我才留意到,這個網站的名字叫——國學論壇,從此我就與國學論壇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國學論壇里面,我關注到了名家如易中天教授和鄭傳寅教授的諸多文章,也了解到了南京大學的一些新生代的博士生的精彩評論,更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學子發的點滴之言,我下載了很多,打印出了厚厚的幾本,讓它們為我所用,考試的時候,在有關戲曲的虛擬性、花雅之爭等的問答中,我做了很好的詮釋,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遺憾的是,由于我的英語一直不夠理想,總在關鍵的時候或多或少地出點問題,再說,經歷了兩次考試,我也理解到,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里,博士也不僅僅就是考場上的問題,于是,在嘗試了兩年以后我還是放棄了。
如今,我依舊在這個不死不活的單位里面當著不聲不響的教師,偶爾也會打開國學論壇網站,隨意的看看,瀏覽一下“諸子爭鳴”,欣賞欣賞“小說論衡”,鉆研一下“詩詞理論”,了解一點“六朝興廢”,參拜一下“佛學止觀”,以作給學員上課的談資。這倒令我想起了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在我讀小學初中的年代,各個縣里還有公立的圖書館閱覽室,這點比我們現在好多地方還要強,我家住的對面就是我們縣里的圖書館,同樣當著教師的父親和館長是朋友,于是我沒事的時候基本上是“長”在圖書館里的,隨意的瀏覽,什么都看,翻到哪里就看哪里,今天朋友、同事和學員說劉某人的知識淵博,大概就得益于那個小小的圖書館吧!所以我悟出了學習的兩種方法:一就是如考博士,要精要深要尖;其次就是“好讀書而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欣然而忘食”,隨意翻看而重在博,需要用的時候它自然會來。感謝國學論壇,這兩點在這里我都體會到了!
哦,國學論壇,我還會繼續點擊下去!
2012年8月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