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與儒家傳統
人物檔案:杜維明
先為己后能為人 以內在價值轉化外在
人文學科不會式微
中新網8月20日電 哈佛大學燕京學社主任杜維明教授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表示,在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在內的華人社會,真正從事文化傳播尤其是文史哲研究的學者非常少。
中國青年報報道,杜維明表示,嚴格地說,現在所有研究儒學的學者還沒有美國人類學中研究美國印第安人的數量多。
杜維明介紹,哈佛是訓練“學術領袖”,無論是在企業、政界、媒體,還是非政府組織,都希望自己的畢業生成為“leaders”,“他們要接受人文教育,這在內地稱為通識教育,在香港稱為博雅教育,在臺灣稱為通才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文化的各個項目都有基本的了解。他們到了研究院才專業化,研究企業管理、法律、醫學,而本科4年是基礎的訓練。雖然現在內地高校對此已有所認識,但還是‘科技掛帥',是一種科學主義,這方面很難在很短的時間里改變。”(周凱)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yxl@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