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
|||||||||||
|
||||||||||||
沈曾植(1851~1922) , 近代學者、詩人、書法家。字子培,晚號寐叟。浙江嘉興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刑部郎中、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光緒二十一年,與康有為等開強學會于京師,主張維新。湖廣總督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講席。后官江西廣信(今上饒)知府,升安徽提學使,署布政使。清亡后為遺老,寓居上海,號其樓為"海日"。海內學者王國維等,常往商討學術。 沈曾植學識淵博。早年通漢宋儒學、文字音韻,中年治刑律,治遼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并研究佛學。又究心經世之學,提倡學習西歐。余事為詩。他的詩歌內容,有的是悼念戊戌變法的犧牲者,有的反映富國強兵主張,有的發揮哲理、醫學、詩論等。清亡以后,作有大量復辟思想的作品。又工書法,由帖入碑,得包世臣法,結體險峻,用筆生辣,古拙有奇趣。著《蒙古源流箋證》8卷,《元秘史箋注》 15卷,《海日樓詩集》12卷,《海日樓文集》2卷、《海日樓札叢》8卷,《海日樓題跋》3卷等。詩集有錢仲聯箋注本。沈曾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以“碩學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歷官總理衙門章京等職。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校長),改革舊貌,成績卓著。 他也是書法大家。早精帖學,得筆于包世臣,壯年嗜張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書流于一爐。寫字強調變化,抒發胸中之奇,幾忘紙筆,心行而已。受到當時書法界的推崇,海內外求其字者頗多。沈曾植以草書著稱,取法廣泛,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 寐叟在臨終前數小時仍握筆揮書,寫成三聯。甲聯書于五尺白冷金箋上:“石室竹卷長三尺,山陰草跡編千文。”有陳散原、馮夢華、吳昌碩等39人題跋。乙聯寫在五尺宣紙上:“岑碣熊銘入甄選,金沙銹斷肋薪紕。”題跋者有馬一浮等16人。
|
||||||||||||
來源:和訊博客 |
||||||||||||
[返回首頁]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