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太行山,南北向綿延于晉冀邊界,古時有“天下之脊”、“東西之巨防”之稱,阻隔東西方之間的交通。它同橫亙中原南部的秦嶺一樣,產生多少重關險隘!井陘關就是太行山的一個要隘。
井陘關位于今河北省井陘縣西面太行山“井陘”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謂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稱井陘。實際上,“井陘”是太行山內一條隘道。《呂氏春秋》、《淮南子》稱“井陘”為天下九塞之一,所以它自古著名。最初漢朝在此口置關,稱石研關,它與南面的壺關、天井關合稱“上黨三關”(因與上黨郡連界)。后來改名土門關。唐以后稱土門關或井陘關不一,明清時都稱井陘關。《述征記》謂“井陘”為太行八陘中第五陘。(1.太行山自北而南,由山麓全山脊,險峻不可攀越。古人謂獨有八處相通微徑,稱為八陘。它們是:1.軹關陘,2.太行陘,3.白陘,4.滏口陘,5.井陘,6.飛狐陘,7.蒲陰陘,8.軍都陘。)
太行山由北向南迤邐而來,層巒疊嶺,幾無間斷,平均海拔在150O米以上,到了這里山勢更高。由于太行山為褶皺斷塊山,東麓有大斷層切過,因此東坡特別陡峻,如同秦嶺北坡一樣,難以攀登,成為晉冀之間交通的大阻。好在太行山內部也有許多斷裂帶,一些沿斷層谷發育的河流,由西向東,穿過山脊,注入華北平原,它們為太行山東西兩方交往提供了天然孔道。著名的“井陘”就是這樣一條孔道。那里有滹沱河支流綿河(也稱桃河)橫穿斷裂谷流出,其沿河隘道使是“井陘”,即太行第五陘。由“井陘”東出,可直達古代河北重鎮真定州(今河北正定),入華北平原;西出,上山西高原,通晉中政治中心太原,并可轉入關中地區。這條通道把太行山東西兩方及廣大地區連結起來,大大方便了北方的交通。“井陘”兩邊石壁峭狹,車不能方軌,騎不能并行,險厭難行,但古代晉冀間或北方有戰爭,東西兩方行軍多取道于此。特別這里是古代政治中心,關中地區通向河北的驛道所經,這條驛道在真定州與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驛道相接,北通薊燕及遼東。這更增強了“井陘”的重要地位。
并陘關背負太行,遙對華北平原,扼晉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軍事上所必爭。
由于“井陘”之重要,所以歷史上這里戰爭頻繁。重大的戰爭首先有戰國時期秦、趙之戰。秦王政時,秦國已相當強大,秦十五年(前232),秦軍分數路伐趙,一軍從太原出,攻取了趙的“井陘”,進至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與趙將李牧的部隊相遇,雙方展開大戰。當時趙國還是七雄中較強的一國,秦軍力不能支,戰敗逃歸。史稱此戰后數年秦軍不敢再攻趙。隔了三年秦乘趙國內有災難,又大舉出兵攻趙。秦大將王翦率軍攻井陘,趙軍戰敗。秦軍即由此長驅直進趙都城邯鄲城下。趙分兵數路阻擊秦軍,秦軍屢戰不能勝。
王翦乃用離間計,使趙王奪了大將李牧的兵權,趙軍不戰自弱,最后秦軍攻破邯鄲,趙國亡。
在秦末楚漢戰爭之際,這里演出過戰爭史上極輝煌的一幕,就是漢王劉邦的軍隊與趙軍之戰。公元前204年,劉邦向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其時趙已復國)。趙聚兵“井陘”口以阻漢軍。漢軍暫屯于“井陘”西口軍城(即后來的娘子關)。當時,趙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優于漢軍,況且地形也對趙軍有利。謀士李左車向統帥陳余建議:“韓信乘勝遠征,其鋒不可擋。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看來糧草必在其后,如能一方面出奇兵從間道絕其輜重,一方面深溝高壘,堅守不與戰,使其求戰不得,后退無路,而野又無所掠,那時乘機出擊,必可打敗韓信、張耳的軍隊。”不想陳余輕敵,不聽勸告,又不嚴守井陘,堅決主戰,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
次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并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果然,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伏兵乘虛搶占了趙軍營寨。趙軍見此大亂。漢軍乘勢前后夾擊,大敗趙軍。殺了陳余,還擒了趙王。這一仗是戰爭史上又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它為劉邦從背后牽制項羽的軍隊,最后消滅項羽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天寶末年,安祿山造反,派養子安忠志屯軍土門,又使其將李欽湊守“井陘”口,以防唐軍西來。后來唐將李光弼、郭子儀先后出“井陘”,屢敗叛軍。
北宋末年,宋將種師閔與金將斡離不激戰于井陘,被金兵所敗,斡離不遂入天威軍,陷真定城。接著長驅南下,攻取宋京開封。
古代井陘關雖然常被戰爭煙云籠罩,可是井陘縣這個地方是個自然風光秀麗的地方。井陘縣東有著名的蒼巖山,風景秀麗迷人。石灰巖構成的峰巒層層起伏,危崖峭壁,重林蒼郁,殿閣樓臺掩映于山麓古木之間,透出寧靜、雅致和莊嚴。從山腳沿澗入山,一路上怪石嶙峋,樹根盤結交錯,奇姿異態,宛如盆景。山上有福慶寺,相傳為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為尼處。石磴道三百六十余級通達寺前。
門懸一副深具禪味的金字對聯:“寶殿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云封。”門前峭立石壁,飛架三孔石橋,上建橋樓殿。從下仰望天空,僅露一線。昔人有詩云:“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樓飛。”嘆為奇景。山上還有蒼山書院、藏經樓、公主祠等建筑及巖關鎖翠、風泉漱玉、陰崖石乳等十六景。瀑布清泉,飛珠散玉,禪房古剎,碑碣夾道,步步引人入勝,享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盛名。游覽此處,令人心曠神怡。
現在石家莊至太原的石太鐵路和冀晉公路干線都經過“井陘”或其附近,這里仍是聯結太行山東西兩方,河北和山西高原中部的交通要沖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