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
||||||||||||||||||||||
|
|||||||||||||||||||||||
王慶祥 |
|||||||||||||||||||||||
眾所周知,王國維和羅振玉是舉世公認的國學大師。但在一開始,羅振玉發現王國維卻完全出于一次偶然。 1896年,羅振玉在上海組創學農社并設立農報館,編輯出版《農學報》,需要聘用翻譯人員,以便把歐美及日本的農科書籍和農學書報介紹到中國來,乃于1898年6月以私人資本在上海新馬路梅福里開設東文學社。 據羅振玉的外孫劉蕙孫講,戊戌年正月初二,羅到《時務報》館給館主汪康年拜年,進門以后,闃然無人,一直走到樓上,見一小房間里有個人,桌上放一包花生米,攤著一本書自斟自酌,不覺有點奇怪。進房一看,其人讀的是《文選·兩都賦》,斟的是紹興酒。益覺奇怪,進而問詢,那人乃起身讓坐,原來是《時務報》校對員海寧人王靜安(王國維字靜安),對坐攀談,覺得此人才華和學養都不平凡。繼又看到他為同舍生撰題的扇面上有詠史絕句,其末句為“千秋壯觀君知否,墨海西頭望大秦”,乃“大異之”,認為他確有過人之才,遂勸他入東文學社,并說王有秀才功名,可以直接進入師范班。又說,他身為公學監督,愿助一臂之力。王說:“奈生計何!”羅乃問明每月工資30元,遂說:“你去讀書可也,我在《農學報》館給你掛個名,閑時寫寫文章即可,月薪40元,則家用及本人生活都可以維持了。”王遂入東文學社學習。是年王國維才22歲,他后來能夠成為大學者,跨進東文學社門坎這一步,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契機。王國維非常感激,當年曾寫詩以“匠石”隱喻羅振玉:“匠石忽顧視,謂與凡材殊。” 1911年11月,兩人聯袂東渡。之前,王國維的興趣本來在西方哲學,到這時斷然轉向了國學。據劉蕙孫回憶,這也是羅振玉力勸王國維的結果。 (《人民政協報》12.9王慶祥文)
|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